小學生關於清明節掃墓作文400字
2024-02-14 00:58:15 1
第一篇
清明節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其中一個,又叫「寒食」節,有掃墓和吃艾餃的習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陰雨綿綿,似乎又多了一絲肅穆的氣氛。這天,我們全家帶著祭品上山掃墓。山腳下,前來掃墓的車輛排成長龍,挨挨擠擠,行進速度緩慢,還有交警臨時指揮。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拿出祭品放在墓碑前方,虔誠地寄託對奶奶的哀思。突然,「嘭??啪!嘭??啪!」的鞭炮聲傳入耳畔。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有一些人不顧「文明掃墓,禁燃鞭炮」的倡議,在墓前擅自燃放鞭炮。儘管今天陰雨綿綿,但燃放香燭和鞭炮的火災隱患仍不容小覷。
我陷入了沉思中……
忽然,想起老師在課上說過的「網上掃墓」。對啊,老師曾提起過「網上掃墓」既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倡導綠色文明祭祀,同時也可以方便網友清明期間足不出戶祭掃先人,可謂「一舉三得」。
當天,我就和爸爸約定明年的清明節我們就在網上祭奠奶奶。今後,我們也會動員身邊的人響應這個綠色的號召,加入到網上掃墓的行列中來。
第二篇
在持續數日的綿綿細雨中,清明悄無聲息地降臨了。它降臨到了廣西,降臨到了我們這個僻靜的小鄉村。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第二天出發了,一路上遇到了一家,竹子做的屋子,我想:難道是沒改革開放之前都有的?可是到現在都還有人住真是太奇怪了!據我爸爸分析,他們是因為沒工作沒錢才住在這的,當我們到的時候,我爸爸他們擺上貢品時,我想到了一首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後來黃昏的時候終於做完了清明,我真希望下一年的清明到來!
更多清明節相關文章推薦:
1.小學三年級清明節掃墓作文
2.小學三年級關於清明節的徵文
3.小學生關於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4.小學三年級關於清明節的英語作文
5.小學三年級關於清明節見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