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姓起源和來歷:孫林父是戚姓始祖(屬於姬姓孫氏後代)
2024-02-07 18:10:17 1
戚姓的主要來源是姬姓,可以追溯到衛武公姬遫的後代孫林父,他是姬姓孫氏,在衛獻公在位的時候孫林父任職了大夫,後來由於犯事失寵之後,便逃到了晉國,直到事情過去,他重新回到衛國的時候,便被衛殤公封於戚地,後代有一脈逃之東海,以戚地為姓,最終發展成望族。
戚姓起源和來歷
1. 戚姓始祖:孫林父
孫林父是衛武工的後代,雖然姓孫,但是卻是姬姓後代,主要是因為衛康叔生下了惠孫,惠孫的後代就以他的字「孫」為姓了,從此就形成了姬姓孫氏的分支。而孫林父被封為衛國大夫之後,非常蠻橫無禮的性格使得他經常欺君壓下,最終和衛定公發生了不合,選擇叛逃到晉國,在晉國的壓力之下,衛定公只能將孫林父復位。
等到衛獻公上位的時候,孫林父害怕衛獻公的報復,於是便舉家搬到了戚地,不過在公元前559年,孫林父和衛獻公的矛盾還是激化了,於是孫林父幫助後來的衛殤公發動了政變,想要驅除衛獻公,最終迫使衛殤公將其封於戚地,而之所以他如此想要戚地,主要也是因為戚城在當時是一個交通要道。而之後他的後代出逃後,戚地也就此瓦解,最終後人為了紀念便以「戚」為姓。
2. 源自官職-戚衛
在春秋時期的真納國中有一個君職叫做「戚衛」,于是之後任職「戚衛」的人的後代幾乎都以該官職為姓了,也就延伸出了戚姓的另一個分支。真納國其實當時並不是中原地區,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位於現代的柬埔寨附近。
3. 源自少數民族改姓
與一樣,戚姓也有部分族人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的,其中包括了傣族、土家族、高山族以及侗族等,最主要的還是滿族,明朝時期的時候,女真諸部就進行了漢化,最終齊達哷氏就通過簡化和音譯將姓氏漢化為「戚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