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搜索方向:無實體形態卻無處不在
2024-01-24 11:50:15 4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狗一直沒有推出獨立的搜索APP,這是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因為百度、谷歌等搜索巨頭在移動APP上可謂不遺餘力。對於以技術和產品創新見長的搜狗來說,技術上當然不存在障礙,這可能反映了搜狗王小川對未來搜索的另外謀局。搜尋引擎的無形之變:從「即搜即得」到「不搜即得」
自從1998年Google公司成立以來,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持有的Pagerank技術幾乎就成為了搜尋引擎的核心。這項以「隨機行走模型」為算法基礎的模型,是被動式人機互動的一個代表,用戶需要什麼,輸入關鍵詞主動去查找,搜尋引擎則根據索引的網頁進行分詞、索引、匹配、排序等一系列複雜的Boolean算法去響應。
然而,隨著Google新一代Hummingbird算法的推出,也標誌著未來的搜尋引擎將發生巨變。未來的搜尋引擎會主動了解用戶需要,將搜索結果進行整合,更快地呈現給用戶,從「即搜即得」到「不搜即得」。眼下,全球範圍內的搜尋引擎都在紛紛轉型升級,如谷歌的知識圖譜、百度的知心搜索、搜狗的知立方等,都是在語義方面進行技術探索,將搜索結果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呈現出來。
搜尋引擎的未來核心:語義、場景與語音
Google的Hummingbird算法的最大變化,是加入了自然語句的理解,這揭示了未來搜尋引擎變化,將變得多終端、多界面、更加智能且人性化。然而,搜尋引擎當然不會一步成為科幻電影《太空漫遊》中的超級電腦「哈爾」。即便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未來學家雷·庫日韋爾也認為,隨著科學技術以幾何級數加速發展,人工智慧將會大幅提高,但是計算機要跨越人腦能力臨界點,即奇點,也不會一蹴而就,至少會在未來幾十年以後。
回到現實,搜尋引擎在向未來的進化途中,語義搜索、場景搜索、語音搜索將成為未來的三大核心。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國內外的主流搜尋引擎都在做些什麼。
語義搜索,仿佛一個超級聰明的機器人,能夠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這需要有NLP等工程技術支持。目前,谷歌推出了Knowledge Graph,百度亦推出了知心搜索,搜狗繼去年推出國內首款知識庫搜索產品「知立方」後,今年又藉助瀏覽器智慧版實現了探索引擎技術的落地——可根據用戶的瀏覽行為在瀏覽器下方條框內進行智能信息推薦,這一技術引起了外媒WebsiteGear的關注,甚至被認為是「顛覆現有搜索形態的殺手級技術之一」。
在場景搜索上,今後搜尋引擎的應用將更加寬泛,不只是局限於PC、筆記本和手機,未來搜索將進入多終端時代。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物聯網終端,都將有可能支持搜索。目前,百度主要發力移動網際網路,推出了APP搜索終端。而從搜狗的布局來看,則採取了嵌入式發展的路徑,令搜尋引擎真正變成了一個「引擎」,可驅動各種應用。如搜狗文字輸入、通話管理、地圖服務、語音助手及瀏覽器多款應用中,均嵌入了搜尋引擎。顯然,搜狗此點的發展思路與百度大有不同,PC上的搜索就是網頁搜索,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搜狗目前正在大力推進搜尋引擎的無形化,類似於「Sogou Inside」,實現平臺化發展。
在語音搜索上,百度在2012年就已將語音搜索集成在其手機應用中,目前百度語音搜索貢獻的流量在其整個移動搜索流量中佔比已超過10%。而搜狗也在去年年底率先推出國內首款個人智能語音助理軟體「搜狗語音助手」;今年2月,搜狗又與微信合作,開發首款微信語音應用——「搜狗語音助手微信版」。另外,搜狗還通過與聯想、OPPO等品牌廠商共贏合作的方式,將搜狗語義搜索能力進行輸出,用戶使用預製在終端裡的各家語音助手時,皆可體驗到來自搜狗搜索的數據服務。同樣,王小川也認為,語音搜索也應該是嵌入式的,大象無形,可實現從輸入到輸出內容的一站式服務。
綜上所述,未來的搜尋引擎將步入多終端、多場景、多界面的時代。從國內外的搜尋引擎發展來看,各方均已經關注到了這種變化,但發展路徑有所不同。百度、谷歌還在尋找「Killer APP」(殺手鐧應用),而搜狗則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嵌入式、分布式發展的路子,試圖讓搜尋引擎無所不在,不拘於形。或者,未來的搜尋引擎真的將成為一個可以驅動各種應用的「引擎」?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