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清明節演講稿範文
2024-01-19 22:36:15 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小編收集了20xx年清明節演講稿範文,歡迎閱讀。
20xx年清明節演講稿範文【一】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時間飛向四月,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瞻仰××革命烈士墓。首先感謝上級領導安排,使我有機會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讓心靈得到一次徹底淨化。
站在英雄的墓地前,看著英雄的墓碑,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動,不禁思緒萬千。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五十年前的一副場景:一群新四軍戰士,被無數的受矇騙的群眾圍追堵截,他們為了不傷害無辜群眾,始終不放槍不還手,而是耐心的做群眾工作,直至全部壯烈犧牲。他們嚴守革命紀律,愛護人民群眾,甘於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永垂不朽,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由此,我想到更多的為解放全民族,建立新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們。如李大釗、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王成等等。舊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多災多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在人民群眾頭上的三座大山。
在中國的歷史中,無數革命前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二十八年,推翻舊社會,建立了新中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社會主義社會,生活在繁榮、民主、富強的新中國。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情趣高尚的好少年。
「紅花無情笑東風,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們,你們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們的死重於泰山,願你們與大地同在。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一塊豐碑。
革命先烈們,願你們安息,從你們身上我們將汲取無窮的精神和力量。我們將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練就一身本領,長大後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讓中華民族傲然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xx年清明節演講稿範文【二】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發現教學樓前那株桃花已經盛開了嗎?你們留意過河堤(dí)邊的柳樹已經悠然的抽出新枝了嗎?還有,田野間悄悄鑽出來的小草,路旁長出新葉的小樹......仿佛就在一夜間,大地換上了綠裝。這些,讓我不禁想———爺爺墳塋上的那些迎春花是不是也已開的燦爛,那株蒼柏是否依然蔥鬱,因為清明節已在春的懷抱中悄悄走來!
站在爺爺的墓前,想起一幕幕往事——那年清明,爺爺帶我到附近的寇準墓前,向我講述他勤奮讀書、清廉為官、忠貞愛國、抗擊遼寇的一個個故事。那年清明,爸爸帶我到華縣的烈士陵園,給我講述王二小、劉胡蘭、海娃...一個個為了我們幸福生活獻身的小英烈!每至清明,爸爸都會帶我到一座墓前,獻一束鮮花,捧一掬(jǔ)新土。但這些,不僅僅是為了祭拜。清明的祭拜,是懷念,懷念曾在九百六十萬千平方公裡上辛苦耕做的祖祖輩輩;清明的祭拜,是緬懷,緬懷那些用青春和熱血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革命先烈;清明的祭拜,是傳承,傳承那些五千年來一代一代相傳的美德——愛國如家、誠實守信、寬厚仁愛、自強不息...
這樣的方式或許有些凝重,也許清明,更應該像於丹阿姨說的那樣:「它清亮、明朗,我們心中的那種懷念,它不應該是沉重的,而是悠揚的,因為我們有感恩」。感謝那些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留下一座座歷史豐碑的偉人!感謝那些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默默奉獻的普通人!是他們,讓我們擁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留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同學們,讓我們用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來武裝自己,好好學習,發奮向上,為我們富饒而美麗的祖國圓夢!
20xx年清明節演講稿範文【三】
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出遊或運動的好時候,所以古人開展一系列活動。比如:蕩鞦韆,蹴鞠,踏青,放風箏,掃墓,插柳,植樹??(等等)
首先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蕩鞦韆,蕩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來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也是兒童所喜愛的。其次再看看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清明節更少不了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所以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孩子們在清明節也有活動那就是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大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掃墓也是重要的活動,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其習俗由來已久。
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插柳。據說,清明節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清明插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闢邪的功用。清明節植樹一般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的時候,因為在那時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所以,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xx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每個地區也都有不同的清明節習俗,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河北——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周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
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諺語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四川——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湖南——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永州府清明節凌晨汲水,經數月味色不變,用以造酒尤佳。新田縣農諺:「清明晴,萬物成」。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給大家介紹了。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首,杜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