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後面16個零為什麼指武則天(大寫數字與武則天)
2023-10-21 02:30:04 28
如今我們在填寫各類單據、報表等與財務有關的數據時,都要接觸大寫數字。那麼大寫數字是怎麼來的呢?
漢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八、九、百、千」,但因為字形簡單,容易被篡改,為了防止有人塗改帳冊,就必須用大寫數字。
目前最早可見的上述大寫漢字,出現在武則天的《岱嶽觀造像記》中。
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可知《岱嶽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
武則天認為自己是開天闢地第一位女皇,不但把唐的國號改為周,也自己製造出很多漢字。這些漢字大多被她身後的學者給「肅反」了,流傳至今的,除了有名的「瞾」字,也就剩下上述可以防止塗改的大寫漢字了。大寫數字在則天朝以後不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現在詩文中。唐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說這個「漆」字,本應作「桼」,多的三點是後人擅自添加的。
明太祖朱元璋對大寫數字也有貢獻,他把「漆」變成了「柒」,「陌」變成了「佰」,「阡」 變成了「仟」。他是個完善者,絕非發明者。(作者:郭翔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