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幹部走基層徵文
2023-10-27 15:55:28 4
大年三十,濃濃的年味,團聚的氣氛早已快將人們燻醉。
一大早,我就和楊書記來到xx巷xx廠宿舍,這是個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舊職工家屬區,居住環境差,房屋破舊,卻絲毫不減濃濃的年味。
我們走進住在二樓的一戶人家。一家人正忙進忙出的在廚房裡忙乎,見有人來,便放下手中的活,把我們讓進不大的客廳。
主人姓鄭,是位已年屆八旬的高齡老黨員,原火柴廠職工。幾年前老伴去世後,便一人生活,兒女們只有逢節假日才能回家探望她。老人是1958年的老黨員,黨性覺悟很高,每次黨組織的活動都積極參加。前年,老人不幸摔斷了腿以後,依然堅持按時參加組織的三會一課,積極發揮一個老黨員的餘熱。
看到我們來,老人高興的一把拉著老楊的手說:「楊書記,今天都年三十了,你還想著來看我,真是沒想到啊,快坐快坐。」
楊書記握著老人的手說:「鄭老,您是老黨員了,我們來看看您,看您還有什麼困難需要組織上幫助解決,另外我們來給您拜個早年,祝您健康長壽!你們這些老同志不僅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們社區建設的堅強後盾啊!」
鄭xx老人開心的一個勁兒說:「謝謝,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啊!我永遠都會銘記自己是一個老黨員!」
從鄭老家出來,老楊不放心,說火柴廠宿舍是老舊小區,下水道經常會堵塞不通,尤其是到了春節邊上,我們再轉一轉吧!於是我和老楊把整個火柴廠宿舍前前後後轉了一遍。走到3幢和4幢之間時,遇到居民劉啟幹,看到我們向見了救星似得說:「楊書記,你們今天還在忙啊,幸虧你們來了,我們這裡的下水道又不通了。」
看著劉師傅焦急的樣子,年三十了還在為單元的下水道不通操心,我們深感工作沒有做實、做細。老楊急忙掏出電話打給住建委相關部門聯繫,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告訴劉師傅說:放心,無論如何在今天下午一點以前給你們疏通。
接著我和老楊又逐個查看了其他地方,才又放心的走進空巢老人汪傳球的家裡,慰問看望老人家。汪傳球老人以前是居民小組長,一直熱心社區公益事業,還是我們大礱坊的「一米陽光580」志願者,老人家常說的話是,我雖然老了,但不願待在家裡成為被人「服務」的對象,而是要發揮一份餘熱,人老,心不能老。
見到我們上門,汪老又是倒茶,又是遞吃的,我和老楊給老夫妻倆的門上貼上了喜慶的春聯,他的老伴高興得合不攏嘴。
尊老、敬老、孝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心愛護空巢老人,是我們做好社區工作,開展好居民服務的重要重要組成部分……
一路和老楊走回社區,冬日裡的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溫暖如春……遠處已時不時的傳來團員的鞭炮聲,20xx年向我們走來了……
20xx年2月7日,正月初八
今天是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不到8點鐘,同事們都陸續來到社區,互致新年的問候,老楊便帶領著大家給居民拜年,訪困難戶,訪返鄉居民,訪專業戶,訪老黨員老幹部,訪上訪戶,求意見、找問題、解難題。
來到位於東方海倫堡的張家傳菜館門前,大約是做生意都想討個好彩頭,菜館今天「初八」開張,門前點著一炷香徐徐冒著青煙,寄託著張典偉對新年新的美好期望。
張典偉是一位來蕪湖市自謀職業的廚師,幾番打拼後夫妻倆在大礱坊的海倫堡小區開了一家小餐館。辛苦經營,春節前,社區計生協會還為他們家送去了米、面、油等慰問品,鼓勵他們守法經營,為建設蕪湖做出一份努力。
大家一路來到住在拆遷過渡房裡的孫自強家裡看望。兩個月前,孫師傅的家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社區經多方奔走將他暫時安置在過渡房裡,並和拆遷公司談好提前代為拆遷安置,聊著聊著大家就聊到了拆遷安置的事,孫師傅一下憂鬱起來,擔心沒有那麼多錢,楊書記安慰他到:「孫師傅你放心,我們會嚴格按國家政策將各項安置補償落實到位,你的日子只會一天比一天好的。」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穫的才不只是建議。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這是央視記者走基層欄目中的一句話,伴隨著我們的走訪活動,和困難群眾面對面的交流,讓我們這些社區工作者切實感到,要讓孤寡空巢老人們老有所依,讓社會弱勢群體得到幫扶,讓困難家庭脫貧致富……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做的工作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