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時節氣候的特點(霜葉紅於二月花)
2023-10-13 12:28:26 2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每年的公曆10月23日或24日,當太陽位於黃經210°時,我們便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節氣。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之後,秋天正式結束,寒冷的冬季終於要來臨了。
霜降是一個以自然現象命名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二十四節氣解》中則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天氣漸冷,開始降霜,這是霜降前後直觀的氣候表現。
一、霜降有三候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分成三份,分別加以按語,用來更細緻地表述每一個節氣的氣候特點,這稱為節氣的「三候」。霜降自然也有三候,分別是: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一候豺乃祭獸,字面的意思自然是豺狼用捕來的獵物祭祀蒼天。這其實反映了古人很有意思的一種觀念。豺狼當然是不會祭祀蒼天的,但是在霜降前後,即將進入冬天的時候,肉食類的動物確實有捕捉獵物,為冬天儲備食物的做法。古人看到豺狼捉到了獵物,卻並不馬上食用,而是堆積起來,就覺得好像是我們人類擺上供品祭天一樣,於是就有了這「豺乃祭獸」的說法。
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伏,便是對霜降前後的氣候與自然環境的直觀描述了。該飄落的飄落,該潛藏的潛藏,一起等待下一個萬物復甦的春天。騷人好悲秋,其實也大可不必。萬物循環,周而復始,這便是自然之道。
二、秋去冬來,肅殺的霜降節俗
農曆九月,時值深秋,北方的樹葉逐漸枯黃飄落,天地間開始變得嚴峻肅殺。古人以陰陽來解釋氣候的變化,認為這種肅殺是陰氣漸升而陽氣衰減導致。所以為了順應這種肅殺的氣氛,古人常將殺伐之事放在深秋進行,比如著名的「秋後問斬」。以霜降節氣來說,除了實質性的「問斬」,在霜降前後也逐漸形成了很多與演武、用兵有關的習俗。雖然這些習俗大多儀式感大於實質,但也算是順應了肅殺的天地之氣。
按古代的習俗,每年立春為開兵之日,而霜降就是收兵的時候了。明清時期,很多地方都會在霜降這天舉行演武、收兵的儀式,有「迎霜降」、「打霜降」等不同的叫法。比如《浙江志書》裡面就記載,在當地的富陽縣:「霜降前一日,縣令命捕職查點民壯保甲,揚兵大道,民多往觀,謂之迎霜降。至日,縣令詣演武場,親閱操演校射,以行賞罰」。實際上這種霜降前後演武的活動,可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比如漢代有本讖緯書叫《春秋感精符》,裡面就有「季秋霜始降,鷹隼擊,王者順天行誅,以成肅殺之威」的說法。讖緯雖然是迷信,但也應該反映了當時社會是有類似活動的。
而古代的中央政府對這種儀式也很重視。比如清代的時候,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們會在武廟集合,迎接皇帝的巡視。之後舉行祭祀活動,到了清朝中後期,又加上了名槍、鳴炮等儀式,叫做「打霜降」,很多老百姓都會前來圍觀。現在看來,這些儀式更多的實在宣揚武備的強盛,其實和現在的閱兵有些類似的地方。
北京西山健銳營演武場圖示(局部)
有一些地方,在這種「閱兵」的同時,還有祭旗神的習俗。古代戰爭中對「旗幟」是非常重視的,旗在古代戰場上也有重要的實質應用,所以也逐漸被賦予了神性。在祭旗神的諸多祭祀活動中,有一項馬術的表演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比如清朝儀徵人厲秀芳在《真州竹枝詞引》裡面就寫到:「霜降節祀旗纛([dào]大旗)神,遊府率其屬,枯盔貫鎧,刀矛雪亮,旗幟鮮明。往來於道,謂之迎霜降。嘗見由南城牆上,而東而北下至教場,軍容甚肅」,實際上依然是一種武力展示的儀式。
當然,霜降的節俗也不完全是一派肅殺,秋菊與楓葉為這個日漸蕭索的季節添上了不多的一抹亮色。仲秋之後,秋菊漸次開放,而霜降前後正是北方秋菊最盛的時候,很多地方在這個時候會組織菊花會,大家一起賞菊飲酒是古時候文人的最愛。當然,現在這已經是廣大普通人的家庭活動了。
賞菊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深秋季節是紅葉最好的時候,而且有了四周一片枯黃蕭索的對比,火紅的楓葉顯得更加美麗動人。所以在國內的很多地方,會有霜降前後行山賞紅葉的習俗,比如蘇州的太平山、南京的棲霞山等,當然最有名的可能還是北京香山的紅葉吧。
霜降美景(攝於濟南紅葉谷)
三、大發「慄柿」:霜降的應季食物
咱們常用「霜打了的茄子」來形容一個人很蔫兒,精神不好。可實際上被霜打過的蔬菜,往往都很好吃,據說是跟霜打過後蔬菜的含糖量會增加有關係。而霜降前後,最好的應季食物,當推柿子和慄子了。
霜降時節在我國南方,很多地方有吃柿子的習俗。民間對這個習俗的來源有很多說法,比如「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等等,主要是說這個時候吃柿子可以補身體,不容易感冒什麼的。實際上,這主要是因為深秋時節正是柿子成熟最好的時候,薄皮多汁非常好吃。當然,從中醫的角度說,柿子確實也有防寒保暖補筋骨的作用。
此外,深秋的慄子也是特別好的應季食物。慄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筋的功效,這個季節正是新鮮的板慄上市的時候,糖炒慄子了解一下吧!
文史君說
霜降之後,秋天就要結束了,我們將正式迎來寒冷的冬季。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說法,真正到了嚴寒季節,人體的各項機能都在下降,進補的效果反倒不好。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進補的最後時機。所以民間還有「先補重陽後補霜降」的說法。
不過秋季氣候乾燥,進補還是以溫補為主,除了前面說的柿子、板慄之外,羊肉和兔肉是這個季節最好的選擇。醫書上有「迎霜兔肉」一說,意思是經霜的兔子,肉味更鮮美,營養更豐富,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哦。
參考文獻:
宋英傑:《二十四節氣志》,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版。
邱炳軍:《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張勃、榮新:《中國民俗通志·節日誌》,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