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監理工程師專業技術交底(土建監理工程師監理實施細則技術實施文檔)
2023-10-04 22:52:01 3
監理實施細則
土建監理工程師監理實施細則技術實施文檔:內容整理髮布:www.392103.com
土建監理工程師在監理公司領導、總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遵循:守法、誠信、公正、科學的準則,按著公正、獨立、自主的原則監理 工程的建設。根據 工程的特點,在監理規劃的指導下制定監理實施細則。
一、工程概況:
1、建築特點:
2、結構特點:
二、監理工作的流程和程序 見附圖
三、監理工作的要點及目標值
為保證工程質量,在以下土建分項工程設置質量控制點:
序號 | 工程名稱 | 質量控制點 | 控制手段 | 控制點 等級 | |
1 | 地下土石方工程 | 定位放線,標高測量,截面尺寸,邊坡坡度 | 測量 | AR | |
基底土質,基槽驗收 | 現場檢查 | AR | |||
基底處理情況檢查 | 現場檢查 | BR | |||
回填標高,密實度檢查 | 現場檢查、量測、檢查試驗報告 | BR | |||
2 | 成樁工程 | 樁位放線、標高測量 | 測量 | AR | |
原材料檢查 | 現場檢查、報驗資料 | BR | |||
成樁過程檢查 | 現場旁站 | CR | |||
樁承載力測試 | 檢查試驗報告 | BR | |||
樁驗收 | 現場檢查、報驗資料 | AR | |||
3 | 鋼筋砼工程 | 位置(軸線、標高及垂直度) | 測量 | AR | |
外形和斷面尺寸 | 測量 | BR | |||
原材料、配合比檢查和複試 | 試驗、審核配合比 | BR | |||
砼試塊製作及檢查 | 見證取樣、審核試驗報告 | BR | |||
砼配合比、計量器具檢查 | 現場檢查 | BR | |||
砼攪拌、振搗、塌落度檢查 | 旁站、量測 | BR | |||
鋼筋綁紮隱蔽檢查 | 現場檢查、量測 | BR | |||
鋼筋焊接試驗檢查 | 現場檢查、審核試驗報告 | BR | |||
模板檢查(包括地下管道、予留孔及預埋件) | 現場檢查、量測 | BR | |||
施工縫處理 | 旁站 | B | |||
4 | 磚工程 | 定位放線、標高測量 | 測量 | AR | |
原材料、砂漿強度等級 | 砂漿配合比試驗 | BR | |||
砂漿試塊製作、砂漿稠度、重量比檢查 | 現場檢查、見證取樣 | CR | |||
牆與柱之間拉結筋、予埋件、予留孔洞… | 現場檢查 | BR | |||
砌體砌築質量抽查 | 現場檢查 | B | |||
防潮層檢查 | 現場檢查 | BR | |||
木磚防腐質量檢查 | 現場檢查 | AR | |||
門窗孔位置 | 現場檢查 | BR | |||
5 | 地面工程 | 原材料、配合比檢查 | 試驗、審核配合比 | BR | |
基層處理檢查 | 現場檢查、量測 | BR | |||
結合層檢查 | 現場檢查 | C | |||
防潮層檢查 | 旁站 | B | |||
面層檢查 | 現場檢查、量測 | BR | |||
6 | 防水工程 | 材料質量檢查和複試 | 現場檢查、審核試驗報告 | AR | |
坡度和變形縫 | 觀察、量測 | C | |||
粘結料配合比及塗刷質量 | 旁站、量測 | BR | |||
防水層粘結度、搭接長度檢查 | 旁站、量測 | BR | |||
保護層檢查 | 現場檢查 | C | |||
7 | 門窗工程 | 材質或成品、附件檢查 | 現場檢查、審核資料 | AR | |
安裝固定點、預埋件檢查 | 現場檢查 | B | |||
門窗密封度檢查 | 現場檢查 | C | |||
垂直度及開合試驗等檢查 | 現場檢查、量測 | B | |||
8 | 裝 修 工 程 | 抹灰工程 | 原材料、配合比檢查 | 現場檢查、審核報驗資料 | BR |
各層之間結合度 | 現場檢查 | C | |||
分格、滴水線 | 現場檢查 | C | |||
外觀檢查 | 現場檢查、量測 | B | |||
飾面磚檢查 | 材料品種、質量、規格、顏色、圖案檢查 | 現場檢查 | CR | ||
鑲粘牢固檢查 | 現場檢查 | R | |||
滴水線及接縫檢查 | 觀察、量測 | CR | |||
容許項目檢查 | 現場檢查、量測 | BR | |||
塗料工程 | 材料品種、質量檢查 | 現場檢查、審核報驗資料 | BR | ||
裝飾線、分色線檢查 | 現場檢查 | B | |||
外觀檢查 | 現場檢查 | B | |||
玻璃工程 | 材料品種、規格、質量檢查 | 審查產品合格證 | BR | ||
玻璃安裝質量檢查 | 現場檢查 | B | |||
點支承玻璃幕牆 | 材料品種規格, | 審查產品合格證及檢測報告 | BR | ||
安裝固定點、予埋件、連接節點、結構膠及配件安裝檢查 | 觀察、尺量,施工記錄檢查 | BR | |||
外觀成品質量檢查 | 觀察、手摸,尺量檢查 | BR | |||
9 | 鋼網架結構安裝 | 材料品種、規格,質量檢查 | 審查產品合格證及檢測報告 | BR | |
安裝質量檢查 | 尺量、觀察,施工記錄檢查 | BR | |||
觀感檢查 | 觀感 | BR |
註:1 A(AR)為質檢站及有關規劃、設計、勘察等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共檢工序控制點;
2 B(BR)為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共檢工序控制點;
3 C(CR)為施工單位檢查工序控制點;
4 凡帶R者,檢查時施工單位必須提供自檢記錄和資料;
5 施工單位在通知有關單位進行A(AR)、B(BR)工序控制點前,必須進行認真自檢;質檢站、建設單位有權對控制點進行隨機檢查;
6 表中所列合驗工序控制點根據質監站「必監項目表」進行調整。
(一)質量控制要點、方法及目標值:
1基礎工程:
1)質量控制要點:
A測量放線的控制:
首先,審查測量儀器(經緯儀、水準儀)有無出廠合格證及年檢證明,鋼尺有無出廠合格證,審查測量方案及相關數據。
其次,依據規劃圖、紅線、報驗數據現場覆核建築物外形尺寸與規劃所給紅線是否相符,按圖紙尺寸符核建築物外形邊線、軸線尺寸,抄測場地平整後標高,參考地質報告,計算出自然標高與平整後標高之差。
最後,覆核樁位,樁數及軸線、標高控制點留置符合要求後,監理籤署同意報驗,施工單位方可進行施工。
B樁機施工過程的控制:
棟號施工前,施工單位必須向監理提供樁基礎施工方案,內容包括:
場地平整標高
總樁數及標號圖
C控制樁機的機械性能
樁機作業前檢查如下內容:
鋼絲繩的鬆緊
樁管的垂直度
攪拌機運行狀況
D人員配備狀況控制
人員配備狀況包括:
樁機操作人員
專職操作人員
泵工
機修人員
力工人員
E原材料進場控制
(1)鋼筋
a鋼筋有出廠合格證及外觀檢查合格後方可進場;
b鋼筋進場時,按品種、批量等進行見證複試,未經複試或複試不合格的鋼筋,不能使用。
c進口鋼筋、無出廠合格證、加工中脆斷、焊接性能不良等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
d焊條應有合格證,且應與焊接形式、母材種類和設計要求的品種、規格一致。
e焊工應持證上崗,正式焊接前應在現場條件下焊接送樣複試合格後,方可進行操作。
f鋼筋若要代換,必須經設計單位書面同意後方可代換。
g控制鋼筋籠扭曲變形:鋼筋籠加工製作時點焊要牢,採用支撐加強筋,避免運輸吊放時產生變形、扭曲,鋼筋籠應在專用平臺上加工。主筋與箍筋點焊要牢固,支撐加強要可靠,吊運要豎直,使其平衡入樁中,保持骨架完好。
(2)水泥
a水泥進場必須有質量證明書和合格證;
b監理對品種、出廠日期、編號、標號、包裝(散裝編號)出廠日期前進行檢查。
c施工單位應在31天內報驗水泥28天合格證;
d水泥必須複試合格後方可用於施工。
(3)砂、碎石:
a進場前按產地、品種、規格、批量取樣複試;
b監理在進行前進行顆粒級配、密度、含泥量檢查。
c砂子應為粗砂或中砂;
d碎石連續級配應符合要求;
e砂、碎石應有出廠合格證;
(4)砼外加劑:
a必須有生產廠家出示的符合國家標準的質量證明書。內容包括:廠名、品種、質量、重量、包裝、生產日期、性能和使用說明;
b使用前必須複試,合格後方可使用;
c按每罐使用量訂作投料盒;
d允許偏差符合下表: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值 | 檢驗方法 |
1 | 樁位(中心)軸線 | 70 | 吊線尺量檢查 |
2 | 樁垂直度 | 1%樁長 | 吊蟲線檢查 |
3 | 樁身直徑 | ±50 | 尺量檢查 |
4 | 樁底標高 | ±10 | 尺量檢查 |
5 | 鋼筋籠直徑 | ±10 | 尺量檢查 |
6 | 鋼筋籠長度 | ±100 | 尺量檢查 |
7 | 主筋間距 | ±10 | 尺量檢查 |
8 | 箍筋間距 | ±20 | 尺量檢查 |
2 承臺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1)施工方案的控制:
土方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向監理單位提交如下方案:
降水措施
挖土方案、運土路線、堆土位置等方案;
標高控制方案
經審查批准後方可施工,墊層施工完畢後,施工單位應提交以下資料:
2)挖至設計標高的樁位平面圖
樁徑、樁位偏差及標高值
成樁質量檢查報告(動測檢測報告、靜載檢測報告)
3 原材料控制:
1)鋼筋
A鋼筋的品種、質量和焊條的牌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場鋼筋焊接前必須進行化學成份分析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定後方可焊接。
B鋼筋表面必須清潔,沒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鏽,如有需除鏽後方可使用;
C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設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D如使用焊接,接頭機械性能試驗結果必須符合鋼筋焊接施工及驗收的規定;
E綁紮鋼筋的缺扣、松扣數量不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
F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紮接頭應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均不小規定值;
G用Ⅰ級鋼筋製作的箍筋,其數量符合設計要求,彎鉤的角度和平直長度應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
H對焊接頭無橫向裂紋和燒傷,焊接均勻。接頭處彎折不大於4º,接應處鋼筋軸線位移不得大於0.1d,且不大於2㎜。
電弧焊接頭焊縫表面平整、無凹陷,焊瘤、接頭處無裂紋、氣孔、焊渣有咬邊。接頭處綁條接頭中心線的縱向位移不得大於0.5d,且不大於3㎜;接頭處鋼筋的軸線位移不大於0.1d,且不大於3㎜;焊縫厚度不小於0.05D;焊縫寬度不小於0.1d,焊縫隙長度不小於0.5d;接頭處彎折不大於4º。
2)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值(㎜) | 檢查方法 | |
1 | 骨架的寬度、高度 | ±5 | 尺量檢查 | |
2 | 骨架的長度 | ±5 | 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 | |
3 | 箍筋構造筋間距 | 焊接 | ±10 | 尺量兩端、蹭取最大值 |
綁紮 | ±20 | |||
4 | 受力鋼筋 | 間距 | ±10 | 尺量檢查 |
排距 | ±5 | |||
5 | 鋼筋彎起點位移 | 2020 | 尺量檢查 | |
6 | 焊接預埋件 | 中心線位移 | 5 | 尺量檢查 |
水平高差 | 3 0 | |||
7 | 受力鋼筋保護層 | 基礎 | ±10 | 尺量檢查 |
2 模板
A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有足夠的支承面積;
B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並有排水措施;
C模板接縫處接縫的最大寬度不應大於1.5㎜;
D模板與砼的接觸面應清除乾淨,並塗隔離劑;
E樁基礎模板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值(㎜) | 檢查方法 |
1 | 軸線位移 | 5 | 尺量檢查 |
2 | 標高 | ±5 | 水準儀或拉線檢查 |
3 | 截面尺寸 | ±10 | 尺量檢查 |
4 |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 2 | 直尺和尺量檢查 |
5 | 表面平整度 | 5 |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
3砼
A砼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範和有關規定;
B砼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
C評定砼強度析試塊,必須按《砼強度檢驗評定標準》的規定取樣、製作、養護和試驗,其強度必須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
D對設計不允許有裂縫的結構,嚴禁出現裂縫;設計允許出現裂縫的結構,其裂縫寬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E砼應振搗密實,蜂窩麻面表面缺陷已修整,無孔洞。
F任何一根主筋均不得有露筋。
G無縫隙,無夾渣層。
H承臺、承臺梁砼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1 | 軸線位移 | 10 | 尺量檢查 |
2 | 標高 | ±10 | 用水準儀或拉線檢查 |
3 | 截面尺寸 | -15 -10 | 尺量檢查 |
4 | 表面平整度 | 8 | 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 |
I墊層砼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1 | 標高 | ±10 | 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 |
2 | 表面平整度 | 8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3 | 基礎截面尺寸 | ±15 -10 | 尺量檢查 |
4 | 留孔中心線位移 | 5 | 尺量檢查 |
4 基礎回填土
1)人工回填土
A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B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範的規定;
C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夯(壓)實后土的幹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於90%;土的壓實係數不小於0.94,且不應集中,環刀法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
D回填土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1 | 標高 | 0 -50 | 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 |
2 | 表面平整度 | 20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2)機械回填土
A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範的規定;
B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範的規定;
C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后土的幹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於90%,土的壓實係數不小於0.94,且不應集中。環刀法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
d機械回填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1 | 頂面標高 | 0 -50 | 用水準儀或拉線尺量檢查 |
2 | 表面平整度 | 20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2底層框架工程:
1) 質量控制要點:
原材料進場控制同基礎工程材料部分;
A鋼筋
a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b帶有顆粒狀的片狀老鏽,經除鏽後仍留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格使用。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
c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接頭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規定。
d鋼筋對焊接頭的機械性能結果必須符合鋼筋焊接施工及驗收的專門規定。
e缺扣、松扣的數量不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
f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紮接頭應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於規定值。
g箍筋的間距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有抗震要求時,彎鉤角度為135º,彎鉤平直長度為10d。
h鋼筋對焊接頭Ⅰ、Ⅱ級鋼筋無燒傷和橫向裂紋,焊包均勻。對焊接頭自彎折不大於4º,對焊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不大於0.1d且不大於2㎜。
i控制柱子鋼筋拉移,振搗砼易碰動鋼筋。應在澆築砼前檢查位置是否正確,宜用固定卡或臨時箍筋加以固定。當鋼筋位置有明顯位移時必須進行處理,處理方案須經設計單位同意。
j控制梁鋼筋骨架尺符合設計尺寸。
k控制梁、柱交接處箍筋加密;要求施工單位綁梁鋼筋前先將柱箍筋套的豎筋上,穿完梁鋼筋後再綁紮。
l控制箍筋搭接處按135º彎鉤。
m梁主筋進支座錨固長度應符合要求。
n板的負彎矩鋼筋綁好之後禁止在上行走,在澆築砼前進行修整。
o電弧焊的焊條品牌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臺使用進口鋼筋必須作化學分析和焊接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p控制焊接表面平整,不得有較大的凹陷、焊瘤,接頭處不得有裂紋、氣孔、夾渣的數量、大小、接頭尺寸偏差,不超規定。
q鋼筋綁紮時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處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Ⅰ級鋼筋的末端做彎鉤。
r框架節點箍筋加密區的箍筋及梁上有集中荷載處的附加吊筋或箍筋,不得漏放;柱根部第一道箍筋應放在與結合部50㎜以內。主次梁節點部位主梁箍筋應按加密要求通長布置。加密箍筋區長度不小於500㎜。鋼筋代換,必須經過設計單位同意。砼中直徑大於22㎜的鋼筋不宜採用綁紮接頭。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要求如下:
項次 | 鋼筋類型 | 砼強度等級 | ||
C20 | C25 | C30 | ||
1 | Ⅰ級鋼筋 | 35d | 30d | 25d |
2 | Ⅱ級鋼筋 | 45d | 40d | 35d |
3 | Ⅲ級鋼筋 | 55d | 50d | 45d |
4 | 冷拔低碳鋼絲 | 300mm |
s當受力鋼筋採用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在任一焊接接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d的35倍且不小於500㎜的區段內,同一根鋼筋不得有兩個接頭。
t質量控制目標值:
框架鋼筋綁紮允許偏差(㎜)
u受拉鋼筋綁紮接頭的搭接長度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
1 | 網的長度、寬度 | ±10 | 尺量檢查 | |
2 | 網眼尺寸 | ±20 | 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 | |
3 | 骨架的寬度、高度 | ±5 | 尺量檢查 | |
4 | 骨架的長度 | ±10 | 尺量兩端各一佔領取其最大值 | |
5 6 | 受力鋼筋 | 間距 | ±10 | 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 |
排距 | ±5 | 尺量檢查 | ||
7 | 綁筋箍筋、構造筋間距 | ±20 | ||
鋼筋彎起點位移 | 20 | |||
8 | 焊接預埋件 | 中心線位移 | 5 | |
水平高差 | 3 0 | |||
9 | 受力鋼筋 | 梁、柱 | ±5 | |
牆板 | ±3 | |||
鋼筋類型 | 砼強度等級 | |
C25 | C30 | |
Ⅰ級鋼筋 | 30d | 25d |
Ⅱ級鋼筋 | 40d | 35d |
B模板
a模板及其支架應有足夠的強度、鋼模、木模、竹模接縫不漏漿。
b柱子支模前應彈線,校正鋼筋位置,控制模板截面尺寸、高度。
c控制模板支架下面加設墊板,雨季應有排水措施,控制構件截面尺寸,軸線位移。
d拆模時砼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e質量控制目標值
模板安裝埋件,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
項目 | 允許偏差 | |
單層多層 | ||
柱、牆、梁軸線位移 | 5 | |
標高 | ±5 | |
牆、柱、梁截面尺寸 | 4 -5 | |
每層垂直度 | 3 | |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 2 | |
表面平整度 | 5 | |
預埋鋼板、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移 | 3 | |
預埋螺栓 | 中心線位移 | 2 |
外露長度 | 10-0 | |
預留洞 | 中心線位移 | 10 |
截面內部尺寸 | 100 |
f砼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
項目 | 允許偏差 | |
軸線位置 | 5 | |
底模上表面標高 | ±5 | |
截面內部尺寸 | 基礎 | ±10 |
柱、牆、梁 | 4 -5 | |
層高垂直 | 全高≤5m | 6 |
全高>5m | 8 | |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 2 | |
表面平整(2m長度上) | 5 |
C砼
質量控制要點:
a砼的水泥、骨料、外加劑,應有出廠合格證並複試合格方可使用。商品砼也應具備上述條件,並對砼生產設備和砼廠進行實地考查、考查的主要內容是:
b試驗室的資質條件及工作人員上崗證是否齊全,是否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和管理臺帳。
c技術管理工作系統、機構設置狀態。
d有無健全的技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技術合同審核、材料管理、質量檢驗、砼開盤鑑定、運輸、泵送、技術檔案資料、操作規程和技術崗位責任制等管理制度。
e現場攪拌設備,特別是計量設備的年檢和可靠程度。
f砼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報送配合比報告單,經審查合格後方可施工,砼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必須符合規範規定。
砼試塊的製作、養護和試驗要符合《砼強度檢驗評定標準》的規定。
g砼澆筑前應制定方案:根據澆築工程量,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泵車位置、澆築順序、施工縫的位置以入原材料的供應情況,保障砼澆築的連續性。停電時也應落實,確保萬無一失。
h模板、鋼筋在澆筑前應檢查,確保模板位置、標高、截面尺寸與設計相符,支撐牢固,模板內雜物已清除乾淨。鋼筋位置正確,變形的鋼筋已修好,關鍵部位應再次查驗鋼筋品種、數量、規格、插筋、錨固情況;以攪拌機、運輸車、料鬥、串筒、輸送管線,要檢查運行情況,並試運轉,對故障已有準備。
i砼澆筑前應根據天氣情況做好雨季施工防護措施。
j砼澆筑前對後臺進行計量,定量、定車、定位,施工過程中見證留砼試塊,商品砼應雙控留試塊。
k砼澆築中,加強旁站監理,嚴格控制砼質量、塌落度。
l控制振搗情況,不漏振、過振,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麻面。
m對結點部位不同等級砼的澆築順序和澆築砼的等級要嚴格檢查,防止低等級砼注入高等級砼部位。
n要督促承包單位做好澆水養護工作,防止砼出現裂縫。
o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目 | 允許偏差 | ||
1 | 軸線位移 | 柱、牆、梁 | ±5 |
2 | 標高 | 層高 | ±30 |
3 | 柱、牆、梁截面尺寸 | 全高 | ±5 |
4 | 柱、牆垂直度 | 每層全高 | H/1000且不大於30 |
5 | 表面平整度 | 8 |
3 主體砌築工程:
質量控制要點;
a磚和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砌筑前應報驗砂漿配合比報告。
b磚及外加劑應有出廠合格證並複試合格後方可使用。
c砂漿用砂採用中砂,並過篩,不得有雜物。含泥量M7.5砂漿不超過10%,d消石灰粉熟化後用於砂漿中。熟化時間不少於7天,拌制砂漿用水應採用飲用水。
e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分別在拌成後3小時和4小時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必須分別在拌成後2小時和3小時內使用完畢。
f砌築磚砌體時,磚應提前1—2天澆水溼潤,使紅磚含水率為10%—15%。磚砌體的灰縫就橫平豎直、厚薄均勻,並應填滿砂漿。牆厚370㎜及以上的砌體宜採用雙面掛線砌築。砌築時鋪漿長度不超過500㎜。
g埋入磚砌體中的拉結筋,應設置正確、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彎折。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築,內外牆應同時砌築,h外牆轉角處嚴禁留直槎,必須留槎時應留斜槎 ,砌體接槎時,必須將接槎處的表面清理乾淨,澆水溼潤,保持灰縫平直。
i磚砌體應上、下錯縫,內處搭砌。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於80%,豎縫宜採用擠漿或加漿方法,不得出現透明縫,嚴禁用水衝漿罐縫。
j砌體的水平灰縫厚度過豎向灰縫寬度宜為10㎜,但不應小於8㎜,也不應大於12㎜。磚柱和寬度小於1m的窗間牆,選用整磚砌築。
k質量控制目標值:磚牆砌築允許偏差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
1 | 軸線位置位移 | 10 | 用經緯儀或拉線尺量檢查 | |
2 | 牆砌體頂面標高 | ±15 | 用水準儀和尺量檢查 | |
3 | 垂直度 | 每層 | 5 | 用2m託線板檢查 |
全高 | ≤10m | 10 | 用經緯儀或吊張和尺量檢查 | |
>10m | 20 | |||
4 | 表面平整度 | 混水牆、柱 | 8 | 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5 | 水平灰縫平直度 | 混水牆 | 10 | 拉10米線和尺量檢查 |
6 | 水平灰縫厚度(10皮磚累計數) | ±8 | 與皮數杆比較尺量檢查 | |
7 | 門窗洞口(後塞口) | 寬度 | ±5 | 尺量檢查 |
門口寬度 | ±15 -5 | |||
8 | 預留構造柱截面(寬度、深度) | ±10 | 尺量檢查 | |
9 | 外牆上下窗口偏移 | 20 | 用經緯儀或吊線檢查以底層窗口為準 |
4水泥砂漿地面
質量控制要點
a水泥、砂必須有合格證並複試合格。砂漿配合比要準確。
應控制地面起砂、空鼓裂紋、地面不平、倒泛水、工種筋時找好泛水。
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查方法 |
表面平整度 | 4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踢腳板上口平直 | 4 | 5m線,不足5m拉通線和尺量檢查 |
分格縫平直 | 3 | 5m線,不足5m拉通線和尺量檢查 |
5 裝飾工程
A內牆抹灰
抹灰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a抹灰工程進行之前結構工程必須經監理工程師、質量監督部門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
b抹灰前各種洞口、砼蜂窩、麻面等已做好修補。
c所進廠的材料已複試合格並報驗,材料的品種、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材料標準的規定外,還應複試合格。
d大面積抹灰前應先做樣板間,經監理檢查合格後方可大面積施工,施工前施工單位應修訂完整工藝做法,做好技術交底和技術培訓。
e監理應巡視施工質量,要求施工單位磚牆提前一天澆水,使水滲入磚牆時約達8—10㎜;基層清理乾淨。及時發現不合格的部位監督施工單位處理。
6 抹灰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
1 | 立面垂直 | 3 | 用2m託線板檢查 |
2 | 表面平整 | 3 | 用2m靠尺及楔塞 尺檢查 |
3 | 陰陽角垂直 | 3 | 用2m託線板檢查 |
4 | 陰陽角方正 | 3 | 有20㎝方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5 | 水平灰縫 | 3 | 拉5m小線和尺量檢查 |
B外牆貼面磚
質量控制要點
a外牆磚的品種、規格、顏色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b外牆磚施工必須保證牢固,嚴禁空鼓,無歪斜、缺稜、掉角和裂縫等缺陷。
c砂漿配合比要正確,稠度要符合要求,嚴格按工藝操作,發現空鼓的應立即通知施工單位返工。
d要做好基層打底的檢查工作。
e監督施工單位分段分塊彈線、排磚、選磚。
f要求施工單位勾完縫後立即擦淨磚表面砂漿,避免牆面髒亂。
g外牆磚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
1 | 立面垂直 | 3 | 用2m託線板檢查 |
2 | 表面平整 | 2 | 用2m靠尺及楔塞尺檢查 |
3 | 陰陽角垂直 | 2 | 用2m託線板檢查 |
4 | 陰陽角方正 | 2 | 用20㎝方尺及楔形塞尺檢查 |
5 | 分格條(縫)平直 | 2 | 拉5m小線和尺量檢查 |
6 | 接縫高低 | 1 |
C門窗安裝工程
a塑鋼窗必須有出廠合格證並符合設計要求,複試合格後方可使用,木門材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進廠時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後方可用於工程。
b門窗質量控制目標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1 | 框的正、側面垂直度 | 3 | 用1米託線板檢查 |
2 | 框的對角線長度差 | 2 | 尺量 |
3 | 框與扇接觸處高低差 | 2 | 用直尺及楔形塞尺 |
4 | 公建雙扇大門對口留縫寬度 | 2—3 | 用楔形塞尺檢查 |
5 | 框與扇上縫留縫寬度 | 1 | |
6 | 門扇與地面間留縫寬度 | 4—6 | |
7 | 門扇上下坎間留縫寬度 | 3—5 |
6 屋面工程
屋面保溫隔熱墊層的控制要點:
a保溫材料的強度、表觀密度、導熱係數和含水率以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b板狀保溫材料,應緊貼基層,鋪平墊穩,找坡正確,上下層錯縫並嵌填密實。
c使用前材料嚴格按照有關標準選擇,加強保管,以對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d質量目標控制值:
項次 | 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
1 | 保溫層 厚度 | 鬆散材料 | 3 | 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 |
板狀材料 | 3 | |||
2 | 隔熱板相鄰高低差 | 3 |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
7、玻璃幕牆工程:
A、玻璃幕牆工作所用的各種材料、構件和組件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現行產品標準和工程技術規範規定。
B、玻璃幕牆的造型和立面分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C、全玻璃幕牆及點支承幕牆使用的玻璃應符合以下規定:
1、玻璃幕牆必須使用安全玻璃且厚度不小於6MM,全玻璃幕牆肋玻璃的厚度應不小於12MM,其品種、規格、顏色、光學性能及安裝方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幕牆的中空玻璃應採用矽酮結構密封及丁基密封條;鍍膜面應在中空玻璃的第2或第3面上;
3、幕牆的夾層玻璃應採用PVB膠片幹法加工合成的夾層玻璃。點支承玻璃幕牆夾層玻璃夾層膠片PVB厚度嚴禁小於0.76MM;
4、鋼化玻璃其表面不得有損傷;0.8MM以下的鋼化玻璃應進行引爆處理。
5、幕牆玻璃均必須進行邊緣處理。
D、玻璃幕牆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各種埋件、連接件、緊固件必須安裝牢固,其數量、規格、位置、連接方法和防腐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E、各種連接件、緊固件的螺栓應有防鬆動措施;焊接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焊接規範的規定。
F、點支承玻璃幕牆必須採用帶萬向頭的活動不鏽鋼爪,其鋼爪間的中心距離應大於250MM
G、玻璃幕牆四周、玻璃幕牆內表面與主體結構之間的連接節點,各種變形縫、牆角的連接點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技術標準的規定。
H、玻璃幕牆嚴禁滲漏。
I、玻璃幕牆結構膠和密封膠的打注必須飽滿、密實、連續、均勻、無氣泡寬度和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技術標準的規定。
J、玻璃幕牆開啟窗的配件應齊全、安裝牢固、安裝位置、開啟方向及角度應正確,開啟靈活,關閉嚴密。
K、玻璃幕牆的防雷裝置必須與主體結構的防雷裝置可靠連接。
L、全玻璃幕牆及點支承玻璃幕牆工程質量的檢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1、幕牆垂直度:用經緯檢查;
2、幕牆水平度:用水平儀檢查;
3、幕牆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
4、板材立面垂直度:用垂直檢測尺檢查;
5、板材上沿水平度:用1M水平尺和鋼尺檢查;
6、相臨板材板角錯位:用鋼直尺檢查;
7、陽角方正:用直角檢測尺檢查;
8、接縫直線度:拉5M線,不足5M拉通線,用鋼直尺檢查;
9、接縫高低差:用鋼直尺和塞尺檢查
10、接線寬度:用鋼直尺檢查。
8、鋼網架結構工程:
A、焊接球及製造焊接球所採用的原材料,螺栓球及製造螺栓球節點所採用的原材料,其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國家產品標準和設計要求。焊接球焊縫應進行無損檢驗,其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本標準中的規定二級質量標準。
B、螺栓球成型後,不得有裂紋,褶皺,過燒。
C、鋼網架結構支座定位軸線的位置、支座錨栓的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D、支承面頂板的位置、標高、水平度以及支座錨栓位置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項 目 | 允許偏差 | |
支承面頂板 | 位 置 | 15.0 |
頂面標高 | 0 —3.0 | |
頂面水平度 | l/1000 | |
支座錨栓 | 中心偏移 | ±5.0 |
E、網架支座錨栓的緊固應符合設計要求
F、小拼單元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項目 | 允許偏差 | ||
節點中心偏移 | 2.0 | ||
焊接球節點與鋼管中心的偏移 | 1.0 | ||
杆件軸線的彎曲失高 | L1/1000,且不應大於5.0 | ||
錐體型小拼單元 | 弦杆長度 | ±2.0 | |
錐體高度 | ±2.0 | ||
上弦趕對角線長度 | ±3.0 | ||
平面珩架小拼單元 | 跨長 | ≤24M | 3.0 -0.7 |
>24M | 0.5 -10.0 | ||
跨中高度 | ±3.0 | ||
跨中拱度 | 設計要求起拱 | ±L/5000 | |
設計未要求起拱 | ±10.0 | ||
註:1 L1為杆件長度 2 L為跨長 |
G、中拼單元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項目 | 允許偏差 | |
單元長度≤20M 拼接長度 | 單跨 | ±10.0 |
多跨連續 | ±5.0 | |
單元長度>20M 拼接長度 | 單跨 | ±20.0 |
多跨連續 | ±10.0 |
H、鋼網架結構總拼完成後及屋面工程完成後應分別測量其撓度值,且所測的撓度值不應超過相應設計值的1.5倍。
四、監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一) 施工準備階段
1 參與圖紙會審及設計交底
監理工程師熟悉圖紙,通過設計交底了解設計單位的主導思想和設計意圖、各分部工程的要求,對建材的要求,對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要求,以及施工中應特別注意的事項等;提出圖紙中的問題,對設計單位的答覆形成會議紀要,熟悉設計變更。監督施工單位執行。
2 審定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在開工前審核承包單位項目提交的施工組織設計,對技術複雜及主要分項、分部工程,要求施工單位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由專業監理工程師審定,總監理工程師籤認同意,批准實施。審核的主要內容為:
(1)承包單位的自審手續是否齊全;
(2)施工總平面布置圖是否合理;
(3)施工方法是否可行,質量保證措施是否可靠並具有針對性;
(4)工期安排是否滿足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要求;
(5)進度是否保證施工的連續性和均衡,所需的人力、材料、設備的配置與進度計劃是否協調;
(6)承包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是否健全;
(7)安全、環保、消防和文明施工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8)專項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先進性。
3 查驗施工測量放線結果
(1)查驗承包單位專職測量人員的崗位證書及測量設備鑑定證書;
(2)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在施工場地設置的控制紅線進行複合、查驗,並籤認施工單位提交的《測量施工放線報驗單》;
(3)對施工現場紅線樁、水準點、工程的控制樁是否採取有效保護措施進行檢查。
4 第一次工地會議
第一次工地會議在工程正式開工前進行,由建設單位主持。參加人員有:建設單位授權駐現場代表及有關職能人員;承包單位項目部經理、技術負責人及有關職能人員;項目監理部全體監理人員。主要內容為:
(1)建設單位、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分別介紹各自駐現場的組織機構、人員及其分工;
(2)建設單位根據委託監理合同宣布對總監理工程師的授權;
(3)建設單位介紹工程開工準備情況;
(4)承包單位介紹施工準備情況;
(5)建設單位和總監理工程師對施工準備情況提出意見和要求;
(6)總監理工程師介紹監理規劃的主要內容;
(7)研究確定各方在施工過程中參加工地例會的主要人員,召開工地例會周期、地點及主要議題;
(8)第一次工地會議紀要應由項目監理機構負責起草,並經與會各方代表會籤。
5 施工監理交底
主要內容:
(1)根據國家、省、市建設主管部門發布的有關工程建設法律法規及規範要求進行交底;
(2)在總的進度計劃前提下,要求施工單位做出季度、月份和周計劃工程各工種的具體計劃與安排,並審查其可行性,如發現執行過程中不能完成工程計劃時,應分析原因,督促施工單位及時調整計劃和採取補救措施,以保證工程進度的實現。
(3)監督施工單位實施進度計劃。及時檢查承包單位報送的施工進度報表和分析資料,並進行現場實地檢查,分析比較工程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是否出現偏差,對進度控制目標的影響程度及其產生的原因,研究對策、提出糾偏措施。
(5)要求施工單位每月5日前填報監理月報;
(6)按合同的規定籤署工程延期。
2 工程質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核查施工單位的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體系,包括項目經理部及技術管理的人員資質、各級專職質量檢查人員的配備、專業操作人員及技術工作的持證情況等。
(2)審查分包單位的資質、業績;
(3)籤認進場材料的報驗,要求進場原材料具備「三證」,並由監理工程師進行見證取樣,進行複試;審查砼、砂漿試配報告;對進場材料,設備進行檢查、驗收、籤認。
(4)檢查進場的主要施工設備,要求施工設備的規格、型號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對需定期鑑定的儀器設備應有鑑定證明。
(5)對施工現場進行巡視產旁站發現問題口頭通知承包單位改正,需要時監理工程師籤發監理工程師通知單,承包單位將整改結果書面回復後進行複查;
(6)核查工程預檢,對不合格的分項工程,通知承包單位進行整改,並跟蹤複查,上道工序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7)驗收分部、分項及隱蔽工程。承包單位對已完工程自檢合格後由監理工程師進行現場檢查並驗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