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掃地機器人能否代替吸塵器?
2025-03-20 05:57:24
中國消費者最早認識吸塵器,應該大部分跟小編一樣,是通過那些精彩的美劇。即使我們也同樣渴望用科技來代替傳統清潔方式,比如掃帚、拖布等等,縮短清潔時間的同時解放雙手,但事實上吸塵器對國內的家居環境並不那樣適用。人口過多、生活面積狹小、鄰裡關係和睦…….一切的一切都讓中國消費者不得不對吸塵器這種噪音大體積大的清潔工具說NO。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吸塵器的效果在不斷完善,同時近兩年掃地機器人也在國內快速的獲得消費者青睞。那麼對很多難以取捨的用戶來說,這個問題就非常重要了,掃地機器人足以代替吸塵器嗎?
我們先來看二者清潔結構上的差別。傳統吸塵器即我們常見的臥式吸塵器,主要由起塵、吸塵、濾塵三部分組成,一般包括電動機、離心式風機、濾塵器(袋)和吸塵附件,功率為400-1000W左右。近幾年來,吸塵器一直在嘗試改進和變化,大功率保障超強吸力,真空除塵、HEPA多重過濾、超大塵杯等多項改進,在對灰塵的清潔效果上,吸塵器的作用毋庸置疑。
而智能掃地機器人相比起來,重點可能更強調於智能。掃地機器人的功率通常為250W以下,清潔結構基本為刷子、吸口和拖板擦布。刷子分為邊刷和主刷,用於掃入顆粒垃圾和毛髮,吸口則起到吸塵作用,往往位於尾部的拖板擦布則有乾濕兩用的功能。除了清潔用途更為全面外,掃地機器人在使用上具有智能化特點。對掃地機器人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工作時遇到障礙物後,智能掃地機會通過超聲波或紅外探測裝置,主動避開臺階等障礙,在較複雜的環境下,也可以脫離人工控制自如的進行清潔。現在掃地機器人也基本都擁有預約清潔和自動回充功能,用戶只需要設置一個七天預約清掃,就可以保證掃地機器人在自己想要的時間點自動出來清潔,無需人工指揮。
如果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優缺點對比,我們會發現吸塵器的優勢在於大功率超強吸力、空氣與灰塵分離更徹底、清潔效果更到位。而劣勢也非常明顯,智能化應用不足、大功率也帶來了噪音和耗電量的大大上升,不僅增加清潔成本,也會影響正常生活。
而智能掃地機器人外形為圓盤狀,便於穿梭在床底等低矮狹小區域打掃。為保證機身的小巧,塵杯也設計的比較小,0.7L通常就已經是比較大的塵杯了,功率低讓它的吸力也收到一定限制,無法清理大垃圾。雖然可以附帶拖地功能,但一拖而過的拖地效果聊勝於無,僅能實現地面清潔,不能滿足更深入的需求。但是噪音低、自動回充、預約清潔、無需照看等多重特色,讓它大大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和精力。
科技不斷進步,掃地機器人的功能越來越全面,如語音提醒、APP遠程控制、攝像頭等功能也不斷加入,但對注重清潔效果的消費者來說,掃地機器人始終無法徹底代替吸塵器。那麼我們來做一個試想,如果掃地機器人在擁有現有優勢的同時,更注重產品清潔性能的延展呢?臺灣Proscenic(浦桑尼克)推出的COCO SMART 780T智能掃地機器人就做了類似的嘗試。
780T智能掃地機器人給予了消費者兩種選擇,自變調頻吸口和浮動滾刷實現掃吸隨意更換,當消費者家中毛髮較多時可選擇變頻吸口,而需要深層清潔灰塵顆粒物時則可選擇浮動滾刷。此外,都卜勒效應自動調節噪音、盲區感光識別重點清掃、220度廣角自動回充等多重細節上的變化也代表著Proscenic理解了吸塵器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所在。硬體和軟體的同步更新是否會給掃地機器人一個更閃亮的明天呢?時間會給我們答案。而對於目前的狀況來說,如果你是繁忙的上班族,平時沒有時間精力打理家居,卻又對家庭清潔有一定要求的話,或許應該更在意一些智能掃地機器人在清潔性能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