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守時讓是人生(高中生議論文)
2025-03-07 14:20:25
中華泱泱五千年,蛟龍在雲間時卷時舒。一進一退、一收一放間,太極之勢便徐徐展開,似靜又動、似動仍靜。歷史的長卷緩緩道出一句:「讓人三分風光月霽,退我一步海闊天空。」
謙遜禮讓,容忍待人。
這是千年文化的結晶。藺相如若做不到這個,不斂其鋒芒,先私仇而後國家之急,與廉頗兩虎共鬥,其勢必有一傷,那麼吾恐趙國早已「為秦人之積威所劫」了吧。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道出了「讓」的重要性,若沒有了讓,世界將充斥著無邊無際的紛爭,若沒有了「讓」,國與國之間將如何往來——炮火遮天!
而我們必須知道,一味的退讓便是懦弱無能!
近代清政府一退再退,在籤訂了數個不平等條約後竟完全忘記自己的血脈,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控制中國的工具,拉扯著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中去。也許是迫於無奈,可清政府的退讓無為,讓多少有識之士扼腕嘆息。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正是當年中國代表團在凡爾賽宮中的一步不讓,才使得中國山東沒有從德國手中再一次受制於日本;也正是當年劉和珍君和眾學士的一步不讓才換取國民政府的妥協。該爭時便一爭,該奪時便毫不動搖,向死而生。
堅守,固然不錯,但若是超過了一個度,那便是頑冥不化,一個讓人難以忍受的、墨守成規的老頭子。
由此可知,「退讓」是必要的。該退則退,在他人逼我、迫我、害我時忍他、容他、讓他;該退則退,還敵人一個微笑,得一個和平恬淡的靈魂;該退則退,將竄出去的拳頭展平,那變成了一個友好可親的問候。
而堅持原則,一絲不退也是必要的。該守則守,堅定地踩著自己的步調,保護心中的底線;該堅持時便堅持,不要因為觀眾的議論而錯覺得「理想的山太高,而自己太弱太小」,相信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的判斷。
一守一讓的文明,一攻一退的人生,白子黑子千變萬化,棋盤上的一招一式挪換到現實中去,依舊明豔如初,光彩不減。
人生,長長的一個旅途,便是時守時讓的。而這一守一讓又描出一幅人生的五彩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