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寬容作文彙編
2025-03-15 11:05:24
理解與寬容作文一
也許生活中有一些寂寞的人,他們無從讓社會接受,也許他們外表堅強,但是內心是脆弱的,他們讓我們無法理解,無從想像的去撥開他們的心扉,與他們保持平衡與寬容,但是我要說的是:理解與寬容一樣,是世界上最大的感動。
讓我先來講一個故事……
人類在創始期,天下只有一種語言。他們朝著東方大遷移的時候,遇見了一片平原,他們稱之為巴比倫平原,他們就在那裡安定了下來。他們彼此商量著說:「來吧!我們在這兒燒指磚頭!」結果他們真的動手燒制了起來。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城裡要有高塔,聳入雲霄,好傳揚我們的美名,以免我們分散到別的地方!」
這時候上帝下來了,他看見了人類建造的城和塔。他說:「人類聯合成一個民族,講一種語言,就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可想而知,以後他們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會做成什麼。來吧!讓我下去,將人類的語言變亂,使他們無法彼此溝通。」於是上帝就施法術把人類分散到世界各地,讓他們有不同的語言,人類的高塔終於沒有能建成。
這是《聖經》裡著名的故事――建造巴別塔。「巴別」是「變亂」的意思。「巴別塔」就是「變亂之塔」。
這能說明什麼呢?上帝是愚蠢的,他單單的巴望人類的語言不同就不能互相理解了,但是他可曾想到過,就算他不破壞人類的語言,許多人之間也是難以互相溝通的。
這是在嘲笑我們嗎?也許算是,但也許也不能算是,這只能為我們感受到一種悲哀,一種不能互相理解的悲哀,現在我們社會也存在著這樣的一種悲哀,不過,我們是聰明的,用我們不停的假裝微笑與奉承儘量的掩飾著自己,用每一次的容忍與寬恕去對待別人,那也是對待我們自己。
其實反過來想想,我們不就是我們自己的上帝嗎,時時刻刻我們都自己主宰著自己,作為現代生活中的我們,老是做著「我行我素」的事情,過著「我行我素」的生活,難得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想,那個愚蠢的上帝是我們嗎?呵呵,恐怕很難說。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已經漸漸懂得了精神上的「寬裕」,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和自己不認識的人接觸,因為一個人畢竟會自己走陌生的路,看著陌生的風景,唱著陌生的歌,想著陌生的事,這是成長,做了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那也叫做一種成長與歷練。
懂得理解別人,試圖多為別人考慮,其實生活就比我們想像得要美很多,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讓我們從理解理解出發,經歷一次另類的成長,那時候我們已經開始慢慢長大……
理解與寬容作文二
有句話說:「寬容了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生命的美麗」。自古以來,寬容與理解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也是我們做人所提倡的一種行為準則;寬容和理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使人產生凝聚力和感染力;它是一縷陽光,化解幹戈衝突,仇恨鬥爭。人與人交往,應在真誠與信任的基礎上,做到寬容與理解。寬容別人的過失、理解別人的難處,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場上,品味他人的處境與感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也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和睦相處。
但是,為人寬容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常常見到一些人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出言不遜,甚至大動幹戈。
比如,有位同學向別人借書,當還書時,不小心弄壞了。他雖然不住地道歉,但那人還是破口大罵,居然和他打了起來。隨後的幾天裡,那人心裡一直很氣憤。這種對於他人的過失念念不忘,耿耿於懷,是非常不可取的。又比如,有些同學在午息時,大聲喧譁,影響了其他正在休息的人。這也是不理解的表現。
一個班級體,應該是全班同學團結一致的。打掃衛生時,我們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在同學遇到困難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他們。還有在課間,我們要遵守紀律,不追逐打鬧。放學時,不擁擠,不吵鬧。校園裡,不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同學間的寬容,和諧相處,應該多理解、少指責、多幫助、少挑剔,積極營造寬鬆、融洽、團結的氛圍,爭做一個文明的學生,構建和諧校園。
寬容與理解是一種境界、一種豁達的胸懷。大千世界,人各有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特點。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的行為、言語都符合我們的意願。忠言逆耳利於行。對於我們身邊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與意見,不同的行為與語言,我們應該容忍它們。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求得更深層次的進步與發展,難道有什麼不好的呢?
寬容,應該是寬容別人,而不是更多的自己。如果我們都能做到以責備別人的態度來責備自己,以寬恕自己的態度來寬恕別人,那麼,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社會與人際交往,將會是多麼的光明與燦爛。
[理解與寬容作文彙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