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範文
2025-03-11 23:41:24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範文(一)
我在教學第五冊語文課文《我們的民族小學》時,有一段描寫窗外十分安靜的文字,我創設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師生活動情境,由老師扮演蝴蝶,邀請同學讀文段,誰能讀出「安靜」的感覺,「蝴蝶」就會「停留」在誰的身邊表示欣賞,由於有的學生理解課文有差異,讀這段時聲音十分響亮,於是我說:「哎呀,蝴蝶都被『嚇飛』啦,你們說為啥呢?」該學生馬上醒悟過來,改成了靜靜地誦讀,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加上老師恰到好處的提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更有效,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暫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積極性沒有受到挫傷,僅成了學生提高自己朗讀水平的一次鼓舞。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發現學生的潛能,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倡導的改革方向,只有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範文(二)
《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一、善於發現,激發興趣
學生在家裡呆了兩個月,生活隨意,注意力不集中,為了吸引學生,上課伊始,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談發現。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一個接著一個的談著自己的發現,尤其是對於少數民族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學習興趣有了,為隨後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二、自主識字,指導寫字
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本課的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比較多。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認記。比如,要求會寫的生字中有3個是形聲字,「蝴、蝶、銅」,就可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識記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讀dǎi,不要讀成tǎi;「昌」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āng;有些字的筆畫較多,比如,「戴、舞」,要引導學生注意筆畫、筆順,避免寫錯。在指導書寫方面,除了指導難寫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讓學生在課後去掌握。在生字的學習中,我只重點和大家學習兩個字「舞」和「戴」兩個難字,其餘的幾乎略過不說.看到孩子們的作業交上來時,我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夠寫正確,而且書寫特別認真,只是個別孩子書寫的質量不高,寫得不漂亮。寫一手好字,是語文課應該追求的,應當是每節課都必須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讀
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受,充分來喚起學生的想像,以激發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對於邊疆的民族小學學生上課的情況,課文中並沒有寫具體,只寫了他們動聽的讀書聲,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我抓住這一空白點,讓學生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讀書時的情景。有的說:「他們讀得很流利。」有的說:「他們讀得津津有味。」有的說:「他們讀的繪聲繪色。」……
又如在學習窗外十分安靜一句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如果我們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鳥、樹枝,我們會怎樣想呢?」這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今天學生理解到位,朗讀到位。
開學第一課,難免會有遺憾,自我感覺在課堂上的語言還是顯得不夠精煉,問題不夠明確。今後要細心斟酌、精心設計教案。這樣,才能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地學習!今天有部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發言不夠積極,我相信學生也會慢慢進入狀態的!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範文(三)
《我們的民族小學》反思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教學本文時,我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上課一開始,在引入課題之後,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於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後開展的深入理解課文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課文中並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突出。教學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我也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有時還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多加錘鍊,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範文(四)
《我們的民族小學》反思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教學本文時,我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這樣的情感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會,自己去感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自主討論,自己感悟,給學生心靈放飛的權利,培養了學生的悟性、靈性。在第一課時,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於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後開展的深入理解課文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課文時,課文中並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
這一課中我的教學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我也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有時還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多加錘鍊,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