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的啟示作文彙編
2025-03-19 04:46:25
田忌賽馬的啟示
《三十六計》一書中,有一則《田忌賽馬》的故事,我讀了之後,感觸極深,似乎在小小的心扉上開啟了一扇窗,獲益匪淺。
《田忌賽馬》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喜歡賽馬。有一天,田忌和齊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第一次田忌敗了,心中悶悶不樂。後來孫臏給他出了一個主意,田忌終於反敗為勝。孫臏調換馬的次序,打破了以往賽馬的常規,這個主意足以表現出他的仔細觀察,勤於思考和善於分析的好品質。
與孫臏相比,我雖然和他同姓,但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記得有一天,語文老師出了幾個謎語讓我們回家去猜,我想了一會兒之後找不出謎底,就氣餒了。讓媽媽幫我做,媽媽讓我自己動腦好好分析一下謎語,我就哭鼻子。今天看到了足智多謀的孫臏,真是太慚愧了!
我為什麼不能像孫臏那樣呢?現在,我終於懂得了許多:做任何事情,都要用智慧,還要敢於創新,打破常規;不僅要有膽識,還要善於觀察、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掃除學習上的攔路虎,取得好成績。
田忌賽馬的啟示
故事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譁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慌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田忌賽馬的故事,幾乎路人皆知,從中得到提示如下:
一是劣勢中找到優勢。世上不是沒有好馬,只是缺少伯樂;相信自己總有自己獨到的優勢所在。
二是學會取捨。什麼都想得到,往往什麼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
三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四是先謀後戰。謀略在先事半功倍,焉有不勝之理。
五是在局部,從沒有以弱勝強,實力永遠是取勝的基礎;
六是了解對手,隱藏自己。過多過早的暴露自己已失先機,只能被動挨打,知己知彼,隱藏自己,才能百戰不殆!
這使人想起拿破崙曾經描述過騎術不精但有紀律的法國騎兵和當時最善于格鬥但沒有紀律的騎兵——馬木留克兵之間的戰鬥。拿破崙認為,「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一百個法國兵與一百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三百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個法國兵則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兵。」這裡的奧妙何在?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指出的那樣:「許多人協作,許多力量融合成一個總的力量,用馬克思的話說,就造成『新的力量』,這種力量和它的一個個力量的總和有本質的差別。」也就是說,一個連、一個營、一個團的戰鬥力決不等於全連、全營、全團官兵戰鬥力簡單相加的總和。一個由眾多勞動者實行協作分工的工廠或企業的生產能力,決不等於全工廠、全企業各個勞動者個人生產能力簡單相加的總和。這就說明戰鬥組合、勞動組合的不同,會引起戰鬥力、生產能力發生變化。
事物內部排列組合不同引起量變進而導致質變,要求我們思考和處理問題時不應該僅僅把眼光盯在人力物力絕對數量的增減上,還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著眼,精心協調,科學使用現有人力物力,力求達到最佳效果。例如,在平時工作中應當合理搭配人員、合理使用力量,防止「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現象。為什麼有的單位人員增加、材料增加、資金增加而工作效率、工作進度、工作質量沒有多大起色呢?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各種因素排列組合不當,造成了力量相互抵消,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又例如,在軍事鬥爭中注意排列組合,就可以達成這樣一種局面:即使在全局上處於劣勢,也可以在局部上形成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最終贏得全局的勝利。戰役中有時收縮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表面上看起來是退一步,實際結果卻能進兩步,可以形成絕對優勢兵力,一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迅速達成戰役目的。
啟示錄:
1、如果創業者只是追隨著前行的成功者,勝算的機會就不大。因為綜合比較兩者的資金、經驗、渠道、人脈關係、業績等方面,創業者是處於劣勢的。這就相當於百米賽跑,別人已經跑出幾十米了,創業者才起步,結果就很可能輸。
2、怎麼才能戰勝前行者哪?
創新!用非常規的新思路,用非常規的方法。創新是市場運作不斷取得成功的不變法則。
《水平思考》的作者愛德華.波諾說:創新不一定是大變革,不一定需要原創,不一定是新奇、絕妙的,事實上我們更多需要的「微變」,即「我們需要的是新的陳詞濫調。
3、案例:同樣是賣蘋果,好的創意(創新)就不一樣!
某高校門前,一對老夫妻從早晨開始擺攤賣蘋果,到下午還是沒有賣出多少。一位教授實在不忍心,就對這對老夫妻說:我幫你們賣吧。教授拿出一些紅線,動手將兩個蘋果用紅線綁在一起。然後就大聲地喊到「情人的蘋果,八塊錢一對,快來買呀!」路過的三三兩兩的情侶感到好奇,都應聲而來買。不一會功夫,一筐蘋果就賣賣完了。
4、所以,創新是創業走向成功的一個捷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總體上看齊威王的馬優于田忌的馬,但由于田忌利用了孫臏的最佳組合法,結果贏得勝利。孫臏的最佳組合使我們看到力量重新配置和整合的重要性,力量配置和整合得當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力量配置和整合不得力的結果可能直接導致事倍功半,針對我們企業而言,就是重新審視各種資源的配置情況,包括人力資源、資金和設備,看是否是所有組合中的最佳方案。在人力資源配置上做到長短結合,優勢互補,使各級領導班子成為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使分公司、項目部和各班組成為團結奮進的集體;在資金運作上互通有無,互相幫助;在設備配置上取長補短,將好的設備放在關鍵部位,使所有的設備都充分發揮其作用。否則就應集思廣益,廣泛徵求這方面的建議和意見,一旦確定最佳方案就要果斷將方案進行實施,如果是這樣,無論今後遇到什麼樣困難和難題我們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