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錯誤中成長優秀作文
2025-03-03 09:54:24
人誰能無過?主要是過而改之!在摔了跟頭後,好好揉揉,接著上路。人畢竟是在錯誤中成長的,今天小編分享在錯誤中成長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第一篇在錯誤中成長
「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這是羅曼·羅蘭說的一句名言,人不能沒有錯誤,但同樣的錯誤只能犯一次,我們要在錯誤中成長。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董卿在一次元宵節晚會上把「花市燈如晝」說成了「花市燈如書」,一名叫魏明倫的學者指出來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主持人連忙認錯,在以後的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很多節目都找她去做主持人。董卿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她從錯誤中反省自己,讓自己得以成長。
我也有過相同的經歷,四年級的期末語文考試,我認認真真地做題,仔仔細細地計算每一道數學題,發考卷那天,我感到很難受,因為我數學100分,語文99分,看到了卷子我恨不得把卷子撕了。卷子上讓我們默寫第二單元的詩,那是一首李白的詩,在寫作者名字的時候,我把「李」寫成了「季」字,白白丟了一分,回到家之後,我不斷的寫字詞,多音字,同音字,我寫錯字的字數不斷減少,學習也更加認真了。每每想起這個錯誤,我就不敢有半點馬虎。
「既然太陽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就不能沒有缺陷。」有錯誤不一定是壞事,讓我們在錯誤中成長吧!
第二篇在錯誤中成長
在成長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犯些錯誤。但是那件事,我卻一直地記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懷。
那天,我和往常一樣,和同學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我的同學站住不動,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一個小攤。我問他:「你在幹什麼呢?」
他說:「我要買個玩具。你要不要啊?」
我說:「玩具?我才不要呢!」說完,我就走了。我的同學看著我的背影,小聲嘀咕著:「真掃興!」雖然他聲音很小,可還是被我聽見了。
第二天的第一節下課,我看見我的那個同學正和幾個人湊在一起,不知幹什麼。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他們在玩一種類似於打卡的遊戲,只不過把圓的卡換成了瓶蓋。第二節下課,他們仍然在那兒。我忍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去看,可還是被誘惑住,忍不住上前看了起來。放學後,我把零花錢都買成了那種瓶蓋。第三天,我就和他們玩了起來。
可是,紙終究包不住火。
有一天,媽媽打開我的存錢罐問我:「兒子,你的零花錢怎麼剩這麼少了?」我急忙遮掩:「我......我買東西吃了。」媽媽看出了我臉色的異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兒子,誠實是金呀!」說完,就去做飯了。我的臉上一陣發燒,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第二天,我就把那些玩具全扔了。
這件事,我永遠記在心裡。
第三篇在錯誤中成長
在我6歲多的時候,我和一位我的好朋友一起放學。
到了學校門口,我的好朋友說:「走,到小賣鋪看看。」她拉著我。她摸摸我的口袋,又摸摸她的口袋,一模發現沒有一分錢。
她又說:「我想要那個蜘蛛絲,你把它拿給我。」
「我不會呀!」我說。
「我來,你幫我擋一下。」
那時我也很想玩,所以幫她擋了一下。那時候那家店人很多,老闆沒有看見我們拿了那個東西,我們就很輕鬆就走了。我們跑到路邊,把它打玩,一開始我玩的時候感覺很好玩,很開心。我們玩了一會就把它藏了起來。
我一回到家就想辦法把這件事情忘掉,還感到很愧疚,感到後悔。就在那幾天,我一直不敢去那家店在這同時,我知道了一個道理,不該拿的東西,不拿,否則會得到不好的結果。也就因為這件事讓我長大了。後來我就再也沒犯過那樣的錯誤了。
如果別人那樣的話,我會阻止的,要他不聽勸,我會把不好的後果說出來,讓他改正。實在不行,我才回去告他家長,老師。
同學們,可不能學我噢。
第四篇在錯誤中成長
人類的發展是在不斷犯錯誤、不斷改正錯誤中行進的,人的成長同樣是在不斷犯錯誤、不斷吸取教訓中行進的。
也許我們曾經在幼兒時都發生過這樣的故事:餐桌上,幼小的我們突然發現一位大哥哥或大姐姐正用湯匙吃飯,便會好奇地盯著,當那位大哥哥或大姐姐發現我們的好奇眼神,就驚訝地問我們;「你為什麼這樣看著我呀?」這時,我們一定會說:「大人是用筷子吃飯的,湯匙是小孩子才用的。」
在幼小的時候,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小孩用湯匙吃飯是對的,大人用筷子吃飯是對的。然而當我們長大以後,就會明白幼時的經驗,其實是一種錯誤。
我們一定都清楚自己的知識是這樣增長起來的:老師在課堂上把知識仔細地講解了,然後要我們做對應的練習,可是我們有時卻理解偏了,練習中出現了錯誤,於是老師再耐心地給我們分析,最後我們掌握了這個知識。
誰也不會否認,知識的獲取是在學習——犯錯——再學習的反覆中進行的,可以說,知識就是在錯誤的不斷產生、不斷消逝中增長起來的。
我們也一定曾經遭遇過父母這樣的錯誤:要求我們好好讀書,說是考到班級第幾名就給我們多少多少錢的獎勵,可是極大多數情況是我們沒能達到要求,即使有時得到了獎勵,多數也是巧合。因為我們學習成績一旦落後了,幾塊錢已是不可能有回天的魔力的。所以,父母往往是經過幾次嘗試,最後明白這種激勵其實是一種錯誤,於是放棄了這種激勵方式。
做父母的要懂得教育孩子,可目前中國對家長還沒有相應的培訓工作,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也就往往在錯誤中學會。
也許我們還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位老人坐在路邊向鄰居哭訴,說兒子如何不孝,並反覆講著自己當年是如何寵愛兒子,如今後悔已晚。
是的,一位古稀老人,當他喪失了很多方面的能力以後,所受到的待遇發生相應的變化了,這時他會明白以前一些做法的錯誤。雖然為時已晚,可他的認識不僅是一種進步,而且是一筆財富——給他人以借鑑。
人總難免要犯錯誤,而經歷錯誤之後,人必然會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