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和來歷是什麼 嫦娥奔月
2025-07-02 21:39:10
嫦娥奔月在中國,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一個傳統故事與傳說,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在中秋節的晚上,想必大家對吃月餅並不陌生,但是為何要吃月餅呢?吃月餅有什麼寓意與來歷呢?想必只有了解清楚後,吃月餅才會更有感覺。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和來歷是什麼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是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在中秋節祭祀完月亮後,全家人會在一起吃月餅也代表了團圓,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與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起義有關。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有吃月餅示團圓的習俗。
嫦娥奔月在中秋
為了紀念嫦娥,傳說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后羿門徒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也捨不得,就停留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的廣寒宮,后羿回家後由於心情很難受,於是在每一個年的8月15日擺下宴席與團嫦娥團聚。
傳統活動盤點
中秋節傳統活動有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和燒塔等。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中秋的來歷還與農業生產有關係,由於在8月中秋農民大多處在豐收狀態,導致了心情愉悅,就以中秋作為節日。圍繞著中秋節,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