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嗎,白晝最短夜最長
2025-07-21 04:20:10
大家都知道冬至這一天也是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氣開始變得越來越寒冷,那麼在加強穿衣的時候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呢,答案是有的,在冬至的時候不僅天氣會變得寒冷晝夜長短也會出現變化,那麼冬至這一天的白天會是一年中最短的時候嗎,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嗎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冬至這一天的風俗習慣
吃冬至肉在中國的古代南方比較大戶的人家冬至都要掃墓,掃墓之後會為同姓宗族的人分發「胙肉」。
分發時也有講究,原則上按學歷的高低來進行分發,學歷越高的家庭則分到的「胙肉」越多,以示鼓勵;而又格外照顧老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則按年齡的大小分發,年齡越大則分到的「胙肉」越多。
九九消寒
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對冬至也是尤為的講究,在冬至入九之後,文人和士大夫的這類人就會舉辦消九活動。所謂消九,就是相約好友者九人飲酒,桌上放九碟九碗,因九與酒同音,便有了九九消寒之意。
捏凍耳朵
其實這裡的凍耳朵就是大多數人所說的餃子,凍耳朵是餃子的俗稱。餃子的由來是古代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之後,回到故鄉看到鄉親衣不蔽體飽受風寒,更甚者耳朵都被凍爛了,所以叫弟子將羊肉與一些驅寒藥材處理之後,用麵皮包成餃子模樣,分發給鄉親食用。病癒之後的鄉親對此食物大為喜愛,故每逢冬至都爭相模仿做著吃,並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