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飲食習慣 祭灶吃糖瓜有好寓意
2025-07-08 15:46:12
眾所周知,在大年春節到來之前還需經歷一個小年,當小年到來之時大年也就不遠了,在民間小年也十分受人們的重視,因為在這一天也有許多傳統風俗的存在,在飲食習慣上,南方與北方更有只不同之處,而在南方,小年的飲食傳統上主要吃什麼呢?
南方小年傳統飲食
我國南方小年夜主要吃糖瓜、年粽、炒玉米、湯圓等等。
【糖瓜】糖瓜算得上是小年夜必備的食物之一,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祭灶神都需要到糖瓜,供它成為灶糖。祭灶王要供灶糖的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想用甜蜜的糖沾滿灶王爺的嘴,希望他能夠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也有個說法是與哪個灶糖粘住灶君奶奶的嘴巴,避免灶君奶奶愛說閒話,壞了灶王爺幫忙說好話的事情。
【年粽】年粽也就是粽子,不過跟端午的粽子不一樣的是餡不相同,有些喜歡放綠豆,有些則喜歡放豬肉,小年夜吃年粽的意義是期望年年高中(粽)的意思,所以年粽給孩子吃比較具有意義。
【炒玉米】炒玉米的食俗是晉南地區的流傳下來的,人們一般喜歡用炒玉米把麥芽糖粘結起來,然後凍成很大一塊,這樣做了之後吃起來會很酥脆香甜。
【湯圓】 湯圓大家都不陌生,一般遇節日的時候,北方吃餃子,南方必定是吃湯圓的。湯圓是用糯米做的,軟滑黏膩,特別適合用來糊灶王爺的嘴, 不讓他亂說凡間是是非非,所以小年夜這天各家各戶也少不了要煮湯圓來吃。
小年南方傳統風俗
小年主要是為了祭拜灶王,恭送灶王上天去見天神玉帝匯報百姓的善惡。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大多數家戶都有灶王像,位於廚房保佑我們的衣食無憂。神像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在神像周圍也會有馬作為坐騎方便他們上路。給灶王的祭品很豐厚,有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後三種是為坐騎而備。祭灶時,百姓會把關東糖融化塗抹在灶王的嘴上,用甜頭封住他的嘴巴,讓他不說壞話,防止玉帝對我們降下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