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日觀燈風俗出處 賀添丁高掛"人燈"
2025-07-18 10:12:10
在我國民間的正月十一這一天有許多地區都有觀燈的風俗,這種風俗傳統究竟有何由來呢?當春節到來之後,每一天的日子都會十分熱鬧,提前掌握相應的過節傳統以及風俗習慣,我們也能更好地融入春節,生活的更加順利。
正月十一日觀燈風俗
正月十一日要賀「添丁」,所以觀燈風俗也來源於添丁燈。每年正月,廣東各地區都有慶賀「添丁」(即生有男孩)的習俗,潮汕地區每逢農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戶送「米方糖」,客家地區「升燈辦酒席」款待村民,廣州文化名村珠村則高掛「人燈」為新丁祈福。儘管各地賀「添丁」風俗迥異,但其中都飽含著家家戶戶對「新丁」的美好祝福與期望。
大年十一的傳說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紫姑,傳說中的女神名。我國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區,民間傳說其為廁神,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謂其能先知,多迎祀於家,測算諸事)。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大致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並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裡,上天憐憫這位可憐的女子,就封她為廁神。
年十一的說法
農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這是元宵節前的一個小節日,名為「上採日」。上採日有悠久的歷史,寓意迎春納福。按照福州傳統風俗,福州人有在元宵節之前送燈的習慣,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給外孫、外孫女,送燈時間一般是農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專家介紹,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區叫「上採日」,是元宵前的一個小節日,有迎春納福之意。這日,各家各戶都要點燈慶祝,有些人家晚上還要吃「上採飯」。舊時的各類元宵慶祝活動也在這日前後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