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幾大習俗之行彩橋 行二橋與行尾橋
2025-07-18 10:17:22
在我國民間存在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當天有許多特色的傳統風俗與過節傳統。在正月十一當天有幾大傳統習俗十分流行,其中行彩橋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在行彩橋的時候有何注意事項與講究呢?
正月十一行彩橋
行彩橋俗稱行頭橋,是廣東省揭陽市鬧元宵的一項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節前,市區榕城的大小橋梁均被彩燈、彩旗裝扮一新,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度橋祈福,熱鬧非凡。除揭陽之外,普寧的洪陽,元宵節也有「行彩橋」之習俗,寄託著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行二橋與行尾橋
正月十五晚進行「行彩橋」的第二回合,稱為「行二橋」,人們既鬧元宵賞花燈,又「行彩橋」,但已經遠遠比不上正月十一晚熱鬧。到了正月十六日晚,則進行「行彩橋」的第三回合,稱為「行尾橋」,行過尾橋,整個「行彩橋」活動至此結束。除揭陽之外,普寧的洪陽也有在元宵前後「行彩橋」的習俗,在洪陽人之中還廣泛流傳著「十五夜行橋頭」的傳統,這裡的「橋頭」說的是洪陽城裡的「太平橋」。此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大年十一的活動
大年十一有奉紫姑的活動。正月十一日,俗稱請紫姑日(有的地方為正月十四)。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大致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並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裡,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但民間敬奉紫姑並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受到傷害的女性,女性們把她當做弱女子的保護神,祭拜她希望可以得到她的護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