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賞燈寓意及由來 元宵節活動
2025-06-22 13:51:10
元宵節是有許多的風俗習慣的,除了部分地區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慶祝活動外,大部分地區的元宵節活動都是比較統一的,比如說正月十五賞燈這樣的活動,在這天晚上,人們張燈結彩,紛紛出門賞燈,那麼你知道為什么元宵節會有賞燈這樣的習俗嗎?
元宵節賞燈的寓意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裡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所以燈籠與神有關,也賦予很多象徵意義。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元宵節賞燈也正是人們為了祈求平安的一種方式。
元宵節賞燈的由來
元宵賞燈的習俗最早始於東漢明帝時期,當時最提倡佛教,而據說佛教正月十五可以僧人觀佛舍利,所以明帝在這天點燈,希望通過這樣的做法讓自己將來的運勢會變得更好,慢慢的這種佛教的禮節就逐漸成為了民間一個非常盛大的活動,所以在這一天裡面都是會賞花燈的,尤其是從宮裡傳出來的,所以會更加的盛行。
元宵節活動
1、踩高蹺:踩高蹺,是我國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也是古代百戲的一種,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
2、劃旱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姑娘們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邊跑一邊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
3、祭門、祭戶:是古代「七祭」中的兩種。祭拜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