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為什麼放鞭炮 傳統豬日"肥豬拱門"
2025-07-12 07:08:10
在民間自古就有過春節放鞭炮的說法,而正月初三作為春節的前三天,當天放鞭炮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風俗,那麼放鞭炮究竟有何寓意與說法呢?在我們深入了解了放鞭炮的寓意,在春節到來之時,我們也會更好地融入,讓年味更加濃厚。
正月初三要放鞭炮
放鞭炮在於驅除年獸。傳說上古時期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經常作亂人間,糟蹋莊稼、無惡不作。但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叫「年」的怪獸害怕聲音、害怕紅色並且還害怕光亮,於是人們就生產了大量的鞭炮用了驅趕怪獸。
年初三的來歷
大年初三又叫做豬日。在以前,民間有在大年初三這天會在家中貼上肥豬背上馱個聚寶盆的剪紙,名曰「肥豬拱門」,由於豬是黑色,既可衝淡一些自臘月以來家中色彩的火爆環境,又符合「豬入門,百福臻」的吉祥話。文人之間也會相互贈送以豬為內容的剪紙,名曰「硃筆題名」以祝當年高考得中。
大年初三禁忌盤點
1.大年初三忌食米飯。大年初三又為穀子生日,漢族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穀物減產或一年內有口舌之災。
2.大年初三忌探親訪友。大年初三,舊習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對此已經淡化許多,但還是避免為好。
3.初三不適合出遠門。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在大年初一向長輩拜年,大年初二女婿到嶽父母家拜年後,大年初三開始之後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但經過了前幾天的熱鬧的狂歡後,大家也應該適當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