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解說 酒是敬客的見面禮
2025-07-23 15:37:18
中國有著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美麗的雲南生活了很多淳樸的彝族人。而彝族每到最重要的節日的時候,彝族的大大小小的人們都需要盛裝打扮出席。今天小編將帶大家去了解雲南彝族的風俗習慣,準備好了嗎?
一、彝族的風俗習慣詳解
1、獨特的婚俗
彝族是一夫一妻制,有很多自己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的風俗習慣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夥伴聚餐痛飲之習;滇西的彝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壩子,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菸、吃飯、閒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
彝族的婚戀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舉行過「換裙禮」的少女,方可在「玩場」中與心上人結交戀愛,以及媒人說親和吃酒定親、讓新娘挨餓、親朋通宵哭嫁、向迎親者潑水、搶背新娘、洞房博鬥等傳統婚俗。
2、定親及娶親
一般是青年男女定親後,男方請人去和女方父母說親,彝族的風俗習慣只需帶一瓶酒去,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然後男方就到女方家正式定親,一般是帶二三丈布,布和錢都是給女方的。過了三個月,男方還要買三支青布或藍布、一塊肉、一瓶酒去女方家,這些東西都是給女方父母的,稱為「遞小禮」。
男方請畢摩擇日子,擇出的日子要和女方父母商量。這次去則給女方買點結婚用品,彝族的風俗習慣稱為「壓八字」。女方的父母為孩子準備嫁妝。男方在討親時,要做好女方穿的一套衣服,包括包頭、鞋子、針線等,由作陪郎的娶親人背到女方家。這些東西要到晚上女方的父母請個歌師來喝「娶親歌」時,唱到一樣才拿出一樣。如果歌師唱錯,娶親人便將唱錯的東西拿出來在歌師眼前繞三轉,笑眯眯地裝進自己的包包,不給新娘,也不還新郎,娶親人自己得。如果歌師要的東西唱準確了,娶親人拿不出來,歌師就用一個簸箕在娶親人頭上打三下,引得客人們哄堂大笑。娶親人和女歌師對唱下去,女歌師要把娶親人唱敗,娶親乖乖地把背籮放在堂屋中間。然後,女歌師唱著褲子就拿出褲子,唱著衣褂就拿出農褂。
3、雞冠帽是彝族姑娘幸福的象徵
雞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再用1200多顆大小銀泡鑲繡而成,戴在頭上像一隻「喔喔」啼鳴的雄雞。雞冠帽是彝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徵。因此,彝族的風俗習慣每年過「尼這兩」節時,紅河地區彝家姑娘都要繡制一兩頂雞冠帽。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伴著姑娘,帽上的大小銀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遠光明和幸福。
4、以來客親疏程度來待客
民間素有「打羊」、「打牛」迎賓待客之習。而彝族的風俗習慣凡有客至,必殺先待客,並根據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在宰生之前,要把活牲牽到客前,請客人過目後宰掉,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見面禮,在涼山只要客人進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後再製作各種菜餚。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吃飯中間,主婦要時時關注客人碗裡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吃飯時,長輩坐上方,下輩依次圍坐在兩旁和下方,並為長輩添飯、挾菜、泡湯。
5、不同的服飾習俗
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彝族有不同的服飾習俗,大致可分為梁山型、烏蒙山型、紅河型等。在彝族的風俗習慣中,彝族的服飾古樸、獨特,各地不盡相同。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有的地區穿小褲腳長褲,並在頭前部正中蓄小綹長發頭帕,右方扎一鉗形結。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男女外出時身披擦爾瓦。首飾有耳墜、手鐲、戒指、領排花等,多用金銀及玉石做成。
彝族服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是彝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彝族人民,創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飾習俗,在彝族物質民俗構成中佔有重要地位。根據彝族服飾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現,可將彝族服飾劃分為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種類型,各種類型又可分為若干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