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的習俗大揭秘 剪貼窗花也是小年盛行的民俗活動
2025-07-23 15:30:23
我們都知道小年是祭拜灶王爺的節日,而小年並非固定一天的日期,南方很多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還有一些地方是在正月十五等其他日子過小年。那麼你了解過小年的習俗有哪些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過小年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吧。
一、過小年的風俗習慣有哪些解說
1、祭灶神
過小年的習俗「祭灶」由來已久,祭灶神的貢品不需雞鴨魚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 讓灶神嘗點兒甜頭,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幾句。還給灶王爺的坐騎準備清水、料豆、秣草等。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古代民間認為,家家戶戶都有「灶王爺」,負責監督家裡人一年的所作所為,並在「小年」時上天向玉帝稟報,以定賞罰。所以人們要在「小年」時祭灶,用糖瓜象徵性粘住「灶王」爺的嘴,令他不能上天說壞話。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小年這天,正是過小年的習俗民間祭灶的日子。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的祭灶活動越來越少,祭灶過小年的習俗多留在了鄉村。如今的現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嘗糖瓜,來度過小年節令。此外,餃子、火燒也是小年的特色節令食品。
2、換灶神畫像
「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是民間生活中的第一位。舊時每年過小年的風俗,家家戶戶都要「請」回來新的灶王像,來代替舊的。約莫16開紙張大小,上部繪一座宮殿,書「廣德宮」,中間為神像,像下有五個小孩捧銅錢、元寶,寓意「五子登科」「招財進寶」,左右聯為「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3、大掃除、沐浴理髮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衝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同時小年的這一天,也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過小年的習俗沐浴理髮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4、放鞭炮
過小年時,還有放鞭炮的習俗,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國人過節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氣氛,但是由於空氣汙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了。其實我們只要知道了過小年的習俗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只要人團圓,家就熱鬧了,節日的氣氛也就有了。
5、寫春聯
寫春聯也是過小年的習俗活動。春節時,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神前、大門上、井口、牲畜圈、面糧倉、樹上,處處需要貼春聯,內容豐富,妙語連珠。比如貼在大門上的,會是類似「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之類的句子,表現美好願望。
6、貼窗花
剪貼窗花也是小年較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等等。
7、吃餃子、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北方地區過小年的習俗是在小年晚上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8、趕亂婚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二、過小年習俗歌謠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闢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桌球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於四進土,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的說法,體現了民間對戲劇故事的偏愛。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小結: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小年的風俗習慣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