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的風俗是什麼 百無禁忌要趕亂歲
2025-07-16 05:42:10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當春節到來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就有許多傳統風俗活動在進行,當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到來時就意味著離春節不遠了,那麼在民間臘月二十五當天大家都需要做什麼,有哪些風俗活動呢?
臘月二十五的風俗
【接玉皇】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糊窗戶】臘月二十三祭了灶,臘月二十四掃完了房子之後的臘月二十五,老北京人就該糊窗戶了。家家戶戶「糊窗戶」可不光是為了「對付」諸位神仙,更多的,還是自己看著順眼。誰不想在被修飾得煥然一新的環境裡過新年啊!
【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明的,南宋牛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說起來,這「臘月二十五,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
【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
百無禁忌要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裡,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