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的風俗活動和寓意,典故由來
2025-06-18 06:22:08
「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的導向作用是一直存在的,對當代中國人來說,它仍然具有許多文化和社會功能因為它鮮明地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了解春分這個節氣的知識,更好的認識節氣的重要性。
春分節氣的風俗活動
一些地區會舉行隆重的上墳祭祖活動。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據說這天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所以會陰陽平衡,容易豎蛋,人們會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有人會成功,有的就倒下了,玩的就是講究一個樂趣。
春分的寓意
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也是春季的平分點,之後天氣就轉暖了,農作物開始生長,農事生活也更加繁忙,大家都很注意蓄水灌溉。該節氣民間會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例如在老北京地區還有祭拜「太陽神」的,指的是古代的一位炎帝,因為他讓人們有了足夠的糧食充飢,所以人們會紀念他以表感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春分的典故
關於這個節氣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上古時期,羲仲受堯帝派遣,來到文登界石鎮暘裡村一帶,經過大量的調研分析,根據晝夜相平、黃昏時鳥星見於南方的天象,確定了春分的時間。這也為四季的確定和二十四節氣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關於羲仲到暘谷山的典故,《尚書·堯典》也有記載,是這麼記錄的:「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