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過年12點放鞭炮的原因
2025-07-27 17:59:12
眾所周知每個地區的人們在大年三十的除夕晚上都會在家守歲過年,而當到了過年晚上12點的時候大家會在家門口放鞭炮以慶祝新年的到來,在不同的時間裡放鞭炮有著不同的寓意,那麼依據我國的傳統民俗,過年12點放鞭炮究竟有何原因和來歷呢?
過年12點放鞭炮的原因
除夕放鞭炮的說法源於民間的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的時候會有怪獸,怪獸無惡不作,經常在過年時毀壞人們的食物,還挨家挨戶吃掉大家的牲畜,有時兇殘起來還會吃人。人們對怪獸又怕又恨,但苦於沒有辦法,只能在過年時逃到山中避難。直到有一天臘月三十的晚上,怪獸想要損害村莊的時候,趕上兩個牧童比賽打牛鞭,怪獸聽到響聲就嚇跑了。
春季額除夕的傳說
除夕的傳說與一個叫「年」的孩子有關。相傳很久前,人們在寒冬臘月都會躲避「夕」,有一個村莊的人在前往竹林躲避「夕」的時候,遇到一個餓暈在路邊的孩子,好心人帶著他躲避起來。冬季在竹林裡為了取暖,大家都砍竹蓋房並燒火取暖,孩子很好奇,為什麼在竹林就能躲避夕。大家告訴孩子,夕看到大家在伐竹就不敢靠近。孩子想了想說,他有辦法趕跑夕,讓大家不再躲避。
除夕夜的習俗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更是享受難得的團聚和放鬆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