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武藤蘭 還有哪些小視頻曾火遍校園
2025-01-26 03:08:08
記得是去年的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在微信群裡喊了一嗓子:」我艹,我們竟然畢業十年了……「。瞬間,本來熱鬧的微信群安靜了,十年,時間怎麼那麼快?快到你還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它卻已經溜走了3650天。
轉眼又到了畢業季,我坐在電腦前盯著屏幕上正在剪輯的下一期節目,不由得想到,十多年前,同樣是我的畢業季,又是有哪些網絡上的小視頻,曾經傳遍了我們的寢室,我們的校園?
——————————————————————————
最早紅遍校園的《清華夜話》
當然,最早紅遍校園的,其實應該是松島楓、武藤蘭、草莓牛奶她們的作品,哦,還有波波姐。只是這些個藝術家們,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之內。
要說第一次讓我們全寢室的男生,從對東京熱、一本道的迷戀中解脫出來,就是這部來自清華大學的視頻作品了。
第一次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還是2002年的春天。當時我們宿舍還沒有寬帶,用的還是兩條56K的撥號線路自己組建的區域網。所以視頻這種類型對於我們來說,多少有點遙遠。但是當我們在校友錄上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幾乎就立刻被吸引住了。
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是2001年末在清華大學中由98級畢業生自導自演的話劇。經典的東西總是難以埋沒,就在這部劇被上傳到清華的校園網之後,《清華夜話》幾乎是一瞬間就佔領了天涯,席捲了校友錄,這在那個沒有微博,沒有微信的時代,很難想像。
也就是從這部小視頻開始,中國的網民們忽然之間就找到了一種全新的創作形式:自編自導自演。於是,下面幾部同樣火遍校園火遍網絡的視頻,應運而生。
——————————————————————————
央視出手的《分家在十月》
自從我有意無意的開始思考我所從事的這個職業後,CCAV的形象,在我心中也從之前的烏煙瘴氣變成了曾經的延安。為什麼?
我發現,當我想的越多,我越會感覺到從事這個職業所需要的很多東西,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是CCAV的內部標準了。也正是在20多年前,央視的一場改革,誕生了東方時空,誕生了焦點訪談,誕生了新聞評論部這些徹底改變了中國電視面貌的節目。
好吧,扯遠了。2002年的春節,央視新聞評論部自導自演了一部《東方紅時空》。一時間火爆網絡,大有蓋過《清華夜話》的勢頭。但是,有關部門出手了,這臺晚會自此從網絡上消失。
但是,新聞評論部的兄弟們,還是出手了。
這部片子的原型,是蘇聯電影《列寧在十月》。但是一通神剪輯之後,當年東方時空脫離新聞評論部的一場風波,活靈活現的演繹了出來。
最初,很多人認為這部片子出自他人之手。但是隨著央視新聞教父陳虻在一次講座上的澄清,這部片子的創作者,才最終確定為央視新聞評論部的兄弟們。而隨著崔永元開拍自己的欄目《電影傳奇》,更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把這部片子的最終作者,定格在了崔永元身上。
陳虻對這部片子的點評是中國電視史上最具智慧的黑色幽默作品,而片頭那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正是為陳虻設計的形象。雖然這只是崔永元們一次調皮的作品,但是它卻為日後的惡搞視頻指出了一條新的方向。
也正是這條方向,最終發展成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法律討論。
——————————————————————————
走上演藝道路的《後舍男生》
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個在2002年同樣掀起了一陣假唱熱潮的視頻,創意來自於老外。在欣賞後舍男生的表演之前,我們先請出視頻假唱的鼻祖,印象中,他來自美國。假唱的時間,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2001年左右。
於是,這部遠古級別的網絡視頻,讓來自廣州美院的兩位學生產生了模仿的想法,他們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後舍男生「。
當這首后街男孩紅極一時的《As long as you love me》從這倆人嘴裡出來的時候,估計所有坐在電腦前的人都會被逗樂。甚至很多人會覺得,原來找到一個自娛自樂的方法,竟然會這麼簡單。
不過,這倆叫黃藝馨和韋煒的大男孩,最終還是在由他們自己引發的對口型風潮中脫穎而出。隨後出品的《童話》、《本草綱目》等曲子同樣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但是,當他們的火爆被越來越多的演藝公司盯上並加以投資之後,他們的視頻也開始變了味道,草根不在,只有商業。
」後舍男生「的一炮走紅,也讓著名波普藝術家啊安迪.沃霍爾的一個著名預言變成了現實:未來,每個人都會成為15分鐘的名人。不過,這倆人並沒有很快的銷聲匿跡。隨著一部又一部視頻的推出,最終兩個學美術的學生,走上了演藝的道路。
——————————————————————————
最早的草根音樂《大學自習室》
也許會有人說,最早的草根音樂不是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嗎?我覺得,那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雪村的長相草根了一些吧。
真正讓我記憶深刻的草根音樂,就是這首在2003年下半年開始在校園中流行起來的《大學自習室》。
在最早的時候,它只是以音頻的形式在網絡上流傳。慶幸的是,那個時候也正是Flash動畫最火爆的年代。於是,被配上了Flash動畫的《大學自習室》,以更迅速的方式,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不知道有多少同學體會過跑遍教學樓,而找不到一個自習座位的滋味。顯然,這首來哈工大郝雨同學的說唱,戳中了很多同學的心。以至於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翻唱出了更多的版本,例如南陽話版、寶雞話版、甚至寧夏話版等等。
沒錯,這就是十多年前的網絡神曲。雖然在這之後,也出新了類似楊臣剛、香香以及龔琳娜這些歌手,但是他們的網絡神曲實在有著太多的商業味道。也許,最接近當年《大學自習室》的,就是去年龐麥郎的那首《一雙滑板鞋》了吧。
——————————————————————————
全民討論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我上大學那幾年,正是國產電影開始狂飆票房的時代,開始火爆的那幾年。從最初的《英雄》,再到後來的《手機》,再到引發無數爭議的《無極》,小編曾經帶著不同的妹子在電影院裡留下了旖旎的身影。
2005年,當時中國的寬帶已經很普及了,網速也普遍達到了2M以上,視頻網站也開始流行了起來。當陳凱歌的大手筆作品《無極》上映之後,一個在2006年引發了全中國大討論的作品也應運而生了,這就是胡戈使用《無極》改編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如果說,《分家在十月》是中國電視史上黑色幽默的經典,那麼《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無疑是中國網絡視頻上黑色幽默的開山之作,而且,它更惡搞,更會借勢,傳播更加迅速。甚至有人將它奉為病毒視頻的鼻祖。
當陳凱歌公開表示要起訴胡戈之後,《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迅速成為了新聞、藝術、法律甚至影視剪輯等多個領域關注的熱點。新聞媒體追逐胡戈和陳凱歌,藝術領域聲討胡戈侵犯版權,法律界開始研究借鑑藝術、諧仿,以及著作權之間的關係,而影視剪輯行業則對影視草根化的處理很感興趣。
最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訴訟,在和解中不了了之。
但隨後,中國開始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視頻,終於成為了最新潮也是最吸引人的媒體傳播載體。中國網際網路,也真正開始了「每人都會成名15分鐘」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