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樓魅影
2025-01-17 11:11:09
摘要:本故事純屬虛構。
二月底的天氣乍暖還寒,省城C市仍然籠罩在一派寒氣之中,路邊的柳樹枝條雖然開始泛青,一粒粒鵝黃色的芽胞綻滿枝條,展示著早春已經來臨。但人們依然是衣帽緊裹,還沒有卸下冬裝,街道上人影稀少。而原本冷冷清清的城南H醫科大學卻一下打破了十年的沉寂,門庭若市,熱鬧非凡,一副副興高採烈的青年男女面容給這裡帶來了喜氣和生機。這是1978年的初春,恢復高考後入學的第一個春天。雖然明天三月一號才是新生報到的日子,但是這兩天學校開始布置新生入學事宜,各個系組織人員寫歡迎新生的橫幅標語,設路標指引各系新生報到的地點,加上不少學生已經來到學校熟悉環境,因此顯得異常熱鬧。
柳青、袁雯雯和陳旭是昨天到達省城的,他們都是T縣人,同時考上了H醫科大學。T縣位於省城東邊遠郊,距省城200多公裡。這次恢復高考,T縣考出了六位狀元,除了他們三位,還有兩位考取了師範學院,另外一位考取了財經學院。因為他們三人同校,經過聯繫之後,約定一同赴校。昨天早上不到七點三人就乘坐長途客車,一路顛簸到下午五點多鐘才到達省城,天色已晚,他們就隨便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來。
三人都沒出過遠門,到省城自然也是第一次,那種愉悅高興的心情自然不必說了,且對什麼事都感到新奇。天剛發亮,他們就起床洗漱,在外面早食店吃了稀飯饅頭。然後他們就頂著茫茫濃霧,不顧寒冷去尋找到醫科大學的路。由於沒有地圖,乘幾路車,轉幾路車只有邊走邊問。陳旭是男生,問路的事自然由他出面。幾經周折直到上午十點,他們終於來到H醫科大學校門前,寬敞的校門很有氣派,頂上橫書著H醫科大學校名,校名看來是新近書寫的,行書字體筆力遒勁,瀟灑奔放。校門敞開著,沒有人看守,不時有車輛進出,許多和他們一樣的新生絡繹不絕的進出校園。
三人隨著人群進入到校園內,他們沿著一條寬敞的混凝土大道往前走,兩邊的塔柏造型優美,整齊而蒼翠,給校園增添了綠意。高大的銀杏樹掛著稀疏的黃葉,在初春的風中翩翩起舞,又給校園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校園很大,據校園簡介上說佔地2500餘畝。一處處竹林和香樟樹林等常青樹把校園裝扮得四季如春,聲聲鳥叫清脆悅耳。校園的道路縱橫交錯,都是整潔的混凝土路,也有石板小徑通向幽靜處。他們順著路標所指的醫學系報名點走去,在一處銀杏樹林掩隱中找到了書寫著第八教學樓的地方。這是一棟古色古香的老式建築,多為木質結構,正門兩根雙人合抱的圓木大柱漆成朱紅色,顯示其莊嚴而宏偉,醫學系報名點就設在這裡。之後,他們又循著藥學系報名的路標尋找,在一片李花開放的地方看到了第六教學樓,這是一棟六十年代修建的磚混結構建築,共有四層,很是寬敞明亮,陳旭的報名點就在這裡。
報名地點找到後三人繼續熟悉校園環境,他們順著轉向東側小道,走過兩座小拱橋後,前面是一處荷花池,池中有一座假山,長著一些小斑竹和滴水觀音,水中新荷還沒長出,只見去年的一些殘荷飄浮水面。水很清澈,隱隱可見一些紅魚緩緩遊動。池邊有一簇簇竹林掩映,甚為幽靜,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繞過荷花池再往前走,是一片開闊的運動場所,長滿雜草的足球場兼跑道看來好久沒用過了。幾個籃球場看得出是新換的籃球架,還有一些單槓、雙槓也是新添置的。排球場、羽毛球場、露天水泥桌球臺桌、跳高跳遠的沙坑等等一應俱全。運動場地的南邊是一片桃樹林,桃枝上已經開始露出了花蕾。穿過桃樹林,他們又向南遊覽。一路上各種不知名的花草映入眼底,異常美麗。在一處玉蘭花盛開的地方,他們看到了學校圖書館,圖書館也是一棟古老的建築,重簷三脊頂,上面蓋的都是琉璃瓦,簷角雕龍刻鳳,柱子拱梁門窗均塗以朱紅色漆。圖書館大門兩側有十數株白玉蘭和粉紅色玉蘭花,開得正豔麗,如片片白雲和霞彩,隨風送來陣陣芳香。再往深處走,是藥學系的植物園,園中種植著一些不知名的中藥材。植物園旁是藥學系的實驗大樓和一個小型藥廠。
也不知走了多長時間,他們感覺腹中飢腸咕咕作響,一看時間已經中午十二點過了。看來一時半會也轉不完校園,今後也有的是時間轉,於是三人繞出校園,上街找地方吃午飯。下午,三人在繁華的市區瞎轉了兩個鐘頭,然後回到居住的旅店。
第二天吃過早飯,三人提著行李箱順著已經熟悉了的路線來到校園,柳青和袁雯雯去醫學系報名,陳旭一人去藥學系報名。報名後她們被臨時安排在學校西邊的一棟樓房居住,具體的宿舍要等分班後才能固定。
兩天的報名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於是十年浩劫後的初次招生,師資和教學設備可能都不到位,偌大一個學院招了不到700學生。醫學系一共招收了400多名新生,分為三個中班,一個中班三個小班,一共九個小班,每個小班四十多人。藥學系招了二個小班,口腔系一個小班,法醫系一個小班。由於十年沒有招生,這次恢復高考也包括文革前的高中生,因此年齡差距懸殊較大,主要是在醫學系,因此學校專門為醫學系編了一個老大哥老大姐班,第九班。柳青和袁雯雯沒有分在一個班,袁雯雯被分在三班,柳青分在六班,柳青向年級輔導員提過兩次請求,要求與袁雯雯分在同一個班,都被拒絕了,兩人都感到很失望。
學生宿舍在校園西邊,男生宿舍是一棟60年代初修建的磚混結構樓,共有四層,每一層有二十個房間,宿舍樓只有一個大門,樓梯和大門都在宿舍樓的中間,進大門就上樓梯。大門一樓左右兩間房是傳達室和治安室,二十四小時均有人值班。宿舍在走廊兩邊,以樓梯為界,左右各十間,每一層西盡頭為洗漱間和衛生間。整個宿舍樓裡外都重新粉刷了一遍,玻窗也重新安裝了,看來還算整潔。每一間宿舍約有二十平米,安有四張上下鋪的鋼質學生床,住八名同學,房屋中間背對背安有二排長條桌,一排四張,每一桌配有一隻獨凳。條桌有二個抽屜,左邊有一個小立櫃,供學生們學習用。房間頂上安有四根日光燈管和兩個吊扇,也算是當時較好的條件了。
女生宿舍在女生院內,位於男生宿舍右前方約一百米處,之間相隔一條大道和一個操場,操場上綠草叢生,有兩個籃球場和一個羽毛球場,還有一些單槓、雙槓等健身設施。女生院周圍有二米多高的圍牆,正面是兩扇鐵條門,進門是傳達室和治安室。院內有三棟和男生宿舍樓相同的建築,呈n字排列,其設施和布局基本與男生宿舍樓相同。院內幾株白玉蘭開得正歡,兩棵桂樹和幾棵香樟樹枝葉茂盛,掩映著宿舍樓。柳青和袁雯雯都住在同一棟宿舍的二樓。
女生院左前方不遠處便是學生食堂,這也是修建於60年代的磚木結構房。食堂大廳約五百平米,下面是三米多高的磚混結構,安有大扇玻璃窗。上面二米多高的人字木樑,蓋以小青瓦 ,通風而寬敞明亮。大廳內設有數十張水泥桌凳,可同時供數百人就餐。
兩周的入學教育和政治學習很快就過去了,醫學課程逐步進入正軌。醫學系上課和集體活動都以中班為單位,一個中班一位輔導員老師。柳青因為性格活躍,很快就熟悉了班裡的四十五位同學,並被選為六班班長。袁雯雯性格內向,除了對同寢室的幾位同學比較熟悉外,班上的同學還認識不到一半。她常常跑來找柳青,在還不是很熟悉別人的情況下,老鄉柳青仿佛成了她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