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亦或幻影?CPU戰火燒向冬季PC市場
2025-01-30 10:54:08
從8080的誕生開始,被摩爾施下速度咒語的CPU就在整個IT產業的關注下飛速的發展。轉眼間幾十年的光景,CPU市場幾經沉浮,伴隨著一次次的技術革命,日趨呈現出藍色的英特爾與綠色的AMD兩強爭鋒的局面。近日,有確切的消息稱清華同方證實已同AMD展開戰略合作,這無疑又在本已劍拔弩張的中國PC市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如今市場醞釀的究竟是一場徹底的革命,還是短期利益泛出的幻影,冷眼靜觀,身處競爭之外的消費者究竟需要的是什麼,主頻、應用、性能、價格?也許最終的消費者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權利,既是對信息的知情權,那麼我們不妨從「藍綠之爭」看起,梳理出CPU市場,甚至是PC市場的頭緒來。
2005年,AMD在中國市場上異軍突起,市場份額翻番,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AMD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9.1%,同時,採用AMD處理器的三大品牌(聯想、HP、神舟)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市場份額同步提高了2%左右,這無疑是對一直處於市場老大位置的英特爾的挑戰,AMD也有試與英特爾比肩的雄心。但在這種增長的背後,為我們最終的消費者帶來了什麼,這還需冷靜下來仔細思考。
毋庸置疑,AMD市場份額的崛起,是有其積極的作用的,對於消費者來說,在選購的時候具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有了更多的相關產品可供挑選。並且,市場競爭的經驗告訴我們兩強競爭的局面最終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實惠,同時促進整個市場走向更加成熟、穩定的局面。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清楚地看到,儘管2005年AMD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迅猛,但仍然無法在主流市場與Intel進行正面交手。以聯想為例,採用AMD處理器的PC機均是中低端機型,而在中高端的商用機和筆記本產品中,Intel處理器仍然佔據83%、100%的絕對主力地位。HP家用PC中採用Intel處理器的比例是61%,而商用機則全線採用Intel處理器。
所以可以推定AMD貢獻這19.1%市場份額的產品,多來自於低端,而中國低端PC市場的價格戰是有目共睹的。雖然AMD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但是消費者無法判斷出究竟要為這種選擇付出多少成本。低端市場的質量保證、售後服務往往受人詬病,而伴隨而來的產品維護、更新升級更是讓人無法完全放下心。
不難想像的是,大量市場份額的上升,AMD必定在渠道方面不惜痛下血本,以犧牲部分利潤為代價,為經銷商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從而提高了經銷商的積極性。此外,AMD憑藉機敏的市場嗅覺,抓住Q4英特爾低端處理器缺貨的時機,大肆搶奪二級渠道,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同時,AMD還不斷加強與中國政府的關係,試圖從各個環節突破英特爾的封鎖。
但在如此大的市場動作之下,AMD的營銷成本必然會較之以前驟增,那麼增加的成本會由誰來負擔,為了保住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最終無非就是AMD自己埋單或者完全轉嫁給消費者。由於AMD的市場運作時間較短,其產品價格還沒有達到透明的程度,所以誰會最終承擔龐大的市場營銷費用還不得而知,也許AMD是不惜血本,想微軟賠本銷售Xbox一樣,但是畢竟AMD是一個趨利的公司,要維持運營、研發等活動,消費者自然成為轉嫁成本的非常好的對象。而英特爾處理器通過多年以來的充分競爭,價格透明度較高,經銷商能夠獲取的利潤空間非常有限。
由此可見,AMD如果想要想掀起一場顛覆的革命,還需一段時日。畢竟英特爾還依然把持著全球80%以上的個人處理器市場,二者的公司市值也是相差十倍之上。至少在目前,AMD市場份額增長的背後,仍只能看作是短期市場行為的一種表現,在英特爾疏於防守的地段,AMD偷襲得手。但誰會最終在這場「馬拉松」中勝出,比拼的就不僅僅是短期的「加速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