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中國副總裁:比特幣走在十字路口
2025-05-19 16:40:08
泡泡網顯卡頻道4月2日 「假如真有其事,公司的銀行帳戶不能提供服務,我們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只要比特幣的交易在國內不涉及違法,我們還會想盡辦法給用戶提供服務。如果用戶信任我們,也會採用個人帳戶匯款的方式。」電話那頭,比特幣中國副總裁凌亢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說。凌亢所指的,正是目前在業界流傳的關於央行要求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不為比特幣交易提供開戶、轉帳等服務。
在這之前,央行剛剛否認「叫停一切比特幣交易 」的消息。但就是這一虛假消息,令國內比特幣價格再次經歷一輪過山車似的變化——以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之一的火幣網為例,該平臺上被稱作「比特幣兄弟」的萊特幣,一度從100元錢左右暴跌至1元錢;而比特幣也在幾小時內一度暴跌13%,採用了槓桿的投資者紛紛爆倉。
但是,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比特幣仍不缺乏追捧者,甚至有外地用戶直接帶著巨額現金「打飛的」直奔比特幣相關平臺辦公室下手購買。
在這個是非莫辨的虛擬金融名利場中,比特幣這一理想主義的貨幣實驗不可避免地遭遇現實的瘋狂逐利。有人不堪巨大的風險,在恐慌中匆匆離場;但也有人因為巨額的收益而歡呼雀躍。
平臺謀變
「如果各家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都關閉比特幣平臺交易的所有帳戶,相當於變相讓這些平臺在境內關閉。」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這是國內比特幣平臺最害怕看到的局面,因為這意味著未來國內的比特幣平臺或將遷至國外,而相關交易也可能從地上向「地下」轉移。
昨日,國內幾大比特幣交易平臺上,比特幣的價格在2800元人民幣左右徘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挖礦產業的激烈競爭導致比特幣的獲取成本快速上漲,目前挖到一個比特幣的成本在2000~3000元人民幣,這也導致了比特幣價格堅挺的心理預期,比特幣價格下探的空間不大。
在此之前,比特幣在中國的價格經歷了數輪起伏。2013年年初,比特幣兌人民幣的價格還在每個100多元,到4月10日衝高到1546元,但很快價格腰斬,到去年5月,比特幣價格最低跌到300多元。隨後暴漲,11月19日盤中一度衝高至8000元,比年初時上漲近79倍。
去年12月5日,包括央行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銀髮〔2013〕289號,下稱《通知》)。《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凌亢對記者評價,這份《通知》對比特幣的發展較正面,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沒有從根本上否定比特幣,而是明確了比特幣作為虛擬商品的合法身份。
但很快,去年12月16日,央行又以約談的形式,對十餘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得給比特幣、萊特幣等交易網站提供支付與清算業務;並且規定對於已經有業務關係的支付機構應解除合作,存量款最遲在春節前完成提現,不得發生新的支付業務。
這令不少比特幣交易網站開始選擇新的充值方式,如通過淘寶等渠道的點卡充值代理的形式「搭橋」,規避了第三方支付與比特幣的直接接觸,又實現快速充值完成交易。
一位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為了對外「示好」,去年年底時,曾有幾家比特幣平臺聯手決定以「恢復手續費」的形式試圖抑制過熱的比特幣交易。但不出一個月,由於各家比特幣平臺之間對於用戶和市場份額的爭搶太過激烈,這一聯手收費行動很快終止,各個平臺再次宣布「免費」。
而對於此次如果限制銀行匯款等充值途徑,是否將嚴重阻礙比特幣交易,有業內人士稱,這要看政策執行的力度,「但這應該是國內比特幣平臺最害怕看到的局面,如果用戶和平臺的相關交易從『地上』轉移到『地下』,除非交易平臺嚴格自律,否則由此引發的卷錢跑路等風險問題或將更難控制,用戶的信任程度也將大打折扣。」
期待被監管
「比特幣不會替代法定貨幣。」凌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次強調。他同時認為:「對比特幣完全禁止或放任不管都是不可取的。」
而外界總結比特幣交易最讓監管層擔心的有兩點:一是資金安全,二是反洗錢壓力。
比特幣交易火熱時,國內僅一家比特幣交易平臺一天的交易量就突破10萬個比特幣,這相當於一天幾億甚至十幾億人民幣的交易額。而與此同時,捲款跑路、黑客攻擊……魚目混雜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引起的「人間蒸發」的安全問題不在少數。
今年2月,視作比特幣報價風向標的比特幣平臺Mt.Gox,被包括Coinbase、Kraken、比特幣中國等在內的國內外6家比特幣交易平臺宣告「死亡」。當時,大量用戶發現,Mt.Gox官網已無法訪問,而Mt.Gox官方Twitter帳號刪除了所有發布的信息。這家公司突然人間蒸發,約65萬比特幣從其保險庫失蹤。
3月23日,又一家比特幣交易平臺Vircurex宣布停止所有比特幣、萊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的提取,並從周一開始凍結所有用戶帳戶。
更早之前,著名的比特幣交易平臺Sheep Marketplace遭受黑客入侵,網站損失了5400個比特幣,被迫關閉。有消息稱這起事件可能涉及高達96000枚比特幣。
面對愈演愈烈的安全事件,如何讓比特幣投資者重拾信心?
凌亢昨日告訴記者,目前黑客對比特幣平臺的攻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直接把網站的比特幣偷走;另一種是通過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亦稱洪水攻擊),把網站攻擊癱瘓,但是比特幣仍在。後一種攻擊方式較多,類似於此前網遊私服間的攻擊。
「目前業界普遍的做法是,把約佔總數5%的比特幣聯網,放在網站供用戶交易,這部分被稱作『熱錢包』;而其餘95%的比特幣備份到離線的伺服器上,再通過伺服器把它們分到一個個移動U盤或者硬碟,再放到銀行保險箱裡儲存,稱作『冷錢包』。」凌亢說,這種做法保證了日常的比特幣交易,而即使系統被黑客攻破,至多損失5%的比特幣,風險基本在可控範圍之內。
此前Mt.Gox的做法在於把「冷錢包」聯網,在管理上出了問題,導致大量比特幣被竊取。
而事實上,除了嚴格自律及做好安全防護之外,比特幣交易平臺更期待相關的監管規則出臺,來規範整個比特幣行業。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獲得的一份相關比特幣平臺遞交給央行的監管建議的材料中,記者看到,提出了設置比特幣交易平臺的準入機制,如註冊資本金、管理人員的資質、技術方案的審查;同時,要求平臺履行反洗錢義務,如實名認證,資金來源檢查、大宗可疑交易上報。
特別是針對反洗錢,此前火幣網聯合創始人杜均也對記者說:「維持現在的狀態,銀行的流水都是可以查到的,我們的帳戶也都是實名制的,如果監管機構要求火幣網履行反洗錢義務,是可以把數據、流水拉出看的。」
此外,還有比特幣平臺呼籲為交易平臺的資金保管設立高門檻,由第三方定期審核和測試,指定資金託管銀行;制定比特幣交易平臺的基本運營規則,如建立透明和負責任的客戶投訴渠道、客戶身份識別制度,保存客戶所有交易記錄,規定交易手續費或印花稅;規定漲停板跌停板限制,規定比特幣T+1的交易方式等。
而此前央行一份關於比特幣的研報中,也對比特幣提出政策建議,如應將比特幣納入監管範圍:將比特幣的交易納入金融交易、支付結算、稅收徵管等監管範疇;建立健全國際反洗錢的工作協調機制,密切關注比特幣在國際間的流通使用情況。
「特別是當中國市場成為比特幣交易的最大市場,相關規則的制訂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魚龍混雜的局面,甚至將對國際市場的比特幣交易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