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已經OUT了?臭氧成北京首要汙染物
2025-05-12 19:41:08
連日以來,北京城風和日麗,氣溫居高不下。殊不知高溫背後,長期霸佔京城汙染物之首的PM2.5已默默「下崗」,被臭氧替代,且其危害不亞於我們常常提起的PM2.5。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顯示,今日首要汙染物依舊為臭氧,空氣品質整體處於輕度至中度汙染之間。昨日,京城受弱氣壓場作用,溫度較高,擴散條件不利,首要汙染物為臭氧,空氣品質達四級中度汙染水平。這兩天,京城首要汙染物依舊是臭氧,為三級輕度至四級中度汙染之間。
其實從18日開始,京城首要汙染物就變為臭氧。18日14時,城六區PM2.5小時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同一時間裡,臭氧濃度達到185微克/立方米。19日14時,城六區臭氧濃度達236微克/立方米;20日14時,該數據為241微克/立方米。昨日14時,該數據達242微克/立方米。
按照空氣品質標準,當臭氧1小時平均濃度超過200微克/立方米時,或8小時滑動平均值超過160微克/立方米時,意味著開始造成汙染。跟PM2.5不同的是,臭氧容易對人體造成急性傷害。
環保部此前的空氣品質報告顯示,6月、7月和8月,京津冀地區的近半數汙染日內,臭氧均代替PM2.5成為首要汙染物。市環保監測中心介紹,北京5月到9月溫度較高時,易發生臭氧超標汙染。
我們如何減少臭氧帶來的傷害?
臭氧濃度超標會強烈刺激呼吸道,引起氣道反應和氣道炎症增加、哮喘加重等。數據顯示:當空氣中臭氧濃度達0.01至0.02毫克/升時,人們就可聞到;達到1毫克/升時,可使人呼吸加速、胸悶等;2.5至5毫克/升可引起脈搏加速、疲倦、頭痛,在這樣的環境中停留1小時,可發生肺氣腫,嚴重時有生命危險。
然而臭氧的監控並不容易。一是監測數據不準,二是控制臭氧的「原料」尾氣排放量很難。
此外,並非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越少,臭氧生成就越少。因為氮氧化物等尾氣中的一氧化氮有消除臭氧的效果,二氧化氮和VOC才是產生臭氧的直接「原料」,只有把二者都控制在某個適當的範圍,臭氧生成量才最低。而VOC的來源又非常廣泛,甚至植物也會排放,因此很難把控。
要減輕臭氧對人體的危害,夏季午後應減少外出,如果不開窗效果更佳。
此外,在辦公室等有雷射印表機的地方,因為雷射印表機內含紫外光源,可電離強光產生臭氧,建議將其放置在通風處。
對於必須外出的敏感人群,臭氧汙染在時空分布上與PM2.5明顯不同。時間上,易出現在夏季午後;空間上,汙染高值易出現在郊區。外出儘量錯開跟臭氧的「邂逅」。
臭氧汙染知識科普
? 臭氧汙染究竟是什麼?臭氧通常存在於距離地面30公裡左右的高層大氣中,它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人類健康。但是在近地面,臭氧卻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汙染物,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
夏季更適合生成光化學汙染。由於氣溫高且紫外線強,機動車排放的汙染物中,含大量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太陽光照射下,會發生一系列反應,生成臭氧。
因此在陽光強烈、氣溫高的夏季,尤其在午後,易發生臭氧超標現象。一般高峰值出現在13時至14時左右,到傍晚時分,濃度逐漸降低。
北京已開始治理臭氧汙染
那麼,北京開始治理臭氧汙染了嗎?氮氧化物和VOC(揮發性有機物)是臭氧的重要前體物,因此,治理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方法,就是控制這兩種前體物。相比而言,機動車既產生氮氧化物,還產生VOC,所以,在氣溫高、光照好的非採暖季,汽車是臭氧汙染的綜合汙染源。
據悉,目前氮氧化物和VOC均已被列入北京的排放源清單中。另外,由於這兩種汙染物大量產生於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因此,北京通過提高燃油標準、控制機動車保有量等方式,也有利於防治臭氧汙染。
【延伸閱讀】:揭秘地球上的臭氧層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臭氧層是指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線。大氣層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線打擊雙原子的氧氣,把它分為兩個原子,然後每個原子和沒有分裂的氧合併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穩定,紫外線照射之後又分為氧氣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個繼續的過程臭氧氧氣循環,如此產生臭氧層。自然界中的臭氧層大多分布在離地20—50千米的高空。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製造。2011年11月1日,日本氣象廳發布的消息稱,今年以來測到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面積的最大值超過去年,已相當於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值。
以上說臭氧層是由紫外線和氧氣結合後,形成氧分子和氧原子,形成臭氧層。問題一,紫外線不帶臭,氧氣也不帶臭,所以紫外經和氧氣結合後也不該帶臭;問題二,紫外線與氧氣的結合不單在表層,表層以內的地球空間都同樣有紫外線和氧氣結合的機會,照這麼說來臭氧層就不該只是3mm(1氣壓)的厚度,而是20-50千米之內全都是臭氧層。結合問題一,二的解釋是:地球的引力是20-50千米的高度,在這個引力範圍內,地球聚集著氧氣及其它多種空氣成份(包括臭氣),3mm的臭氧層只是地球引力邊緣與宇宙的分界點。
命名
人類真正認識臭氧是在150多年以前,德國先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電解及火花放電中產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閃電後產生的氣味相同,先貝因博士認為其氣味難聞,由此將其命名為臭氧。
形成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氣中,我們稱之為臭氧層。
臭氧層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線製造出來的。大家知道,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分為長波和短波兩種,當大氣中(含有21%)的氧氣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線照射時,氧分子會分解成原子狀態。氧原子的不穩定性極強,極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如與氫(H2)反應生成水(H2O),與碳(C)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樣的,與氧分子(O2)反應時,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後,由於其比重大於氧氣,會逐漸的向臭氧層的底層降落,在降落過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上升),臭氧不穩定性愈趨明顯,再受到長波紫外線的照射,再度還原為氧。臭氧層就是保持了這種氧氣與臭氧相互轉換的動態平衡。
數據
在這麼廣大的區域內,臭氧估計小於大氣的十萬分之一。如果在0℃的溫度下,把地球大氣層中所有的臭氧全部壓縮到一個標準大氣壓,則它也只能形成約3毫米厚的一層氣體。那麼,地球表面是否有臭氧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太陽的紫外線大概有近1%部分可達地面。尤其是在大氣汙染較輕的森林、山間、海岸周圍的紫外線較多,存在比較豐富的臭氧 。
作用
大氣臭氧層主要有三個作用。其一為保護作用,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臭氧層阻擋紫外線中的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長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長290nm=,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只有長波紫外線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線UV-B能夠輻射到地面,長波紫外線對生物細胞的傷害要比中波紫外線輕微得多。所以臭氧層猶如一件保護傘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為加熱作用,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由於這種作用大氣溫度結構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個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著升溫層。正是由於存在著臭氧才有平流層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氣,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層。 大氣的溫度結構對於大氣的循環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一現象的起因也來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為溫室氣體的作用,在對流層上部和平流層底部,即在氣溫很低的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如果這一高度的臭氧減少,則會產生使地面氣溫下降的動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變化是極其重要的。
流層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陽放射出的大量對人類、動物及植物有害波長的紫外線輻射(240-329納米,稱為UV-B波長),為地球提供了一個防止紫外輻射有害效應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個對流層,卻起著溫室氣體的不利作用。在平流層中臭氧耗損,主要是通過動態遷移到對流層,在那裡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質和載體分子,從而發生化學反應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與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潑自由基發生同族氣相反應。
【相關閱讀】:6月起西安啟動臭氧汙染整治
今年以來,西安市空氣品質出現反彈,較去年明顯下滑,對此西安市將從6月起開展臭氧汙染專項整治,確保西安市空氣品質好轉。
記者了解到,這次專項整治活動將從6月起至9月份,重點涉及工業企業、汽修噴塗、餐飲油煙、油氣儲運、裝飾塗料等領域。這些領域排放的氮氧化物在夏季高溫、強光照射下發生二次反應,形成了臭氧,加之西安三面環山,不利於擴散,汙染物容易聚積而出現濃度值超標。
西安市治汙減霾辦主任陳松林說,每年6月至9月西安空氣品質最好,但臭氧汙染也最突出。「目前已有4天因臭氧濃度超標導致汙染的天氣,較去年提前了近一個月。可以說,今年夏季臭氧汙染形勢更為嚴峻。」
據了解,今年以來,西安市已有3次月度排名進入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十位,截至目前全市優良天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1天,空氣品質下滑明顯。其中,自2月份開始,臭氧濃度已連續3個月較去年同期上升,分別達到3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