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頻後的i3-7350K 單線程性能比肩旗艦產品!
2025-05-12 02:05:10 2
Intel Kaby Lake 處理器已經正式發布了一段時間,此前媒體和玩家關注的消息也一一得到了解答,Intel 確實推出了一款支持超線程技術的奔騰 G4560 處理器以及一款支持超頻的 i3-7350K 處理器。我們有幸拿到了這一顆支持超頻的 i3,由於兩款 CPU 和相應的整機產品都已經開賣,媒體的評測和玩家的測試也已經到處都是,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們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顆處理器。
在所有的一切開始之前,先來看一下 i3-7350K 這顆處理器的參數。i3-7350K 基於 Intel Kaby Lake 架構設計,14nm 製造工藝,雙核心四線程,4MB緩存,主頻 4.2GHz,不支持睿頻技術,TDP 功耗為60W。
每當我們談起處理器時,核心數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個參數從早些年大火的 DIY 時代到今天的智慧型手機時代,一直是消費者判斷整機性能的重要維度。CPU 在這幾十年間經歷了從單核到雙核、從四核到八核甚至十六核的大幅度進步,但實際上真正的性能並沒有像核心數量這樣成倍增長。
接著來談談「線程」的概念,與物理核心不同,線程是 CPU 在物理核心的基礎上虛擬出來的「另外的核心」,在程序眼中,每一個任務都是以線程為基礎執行的,所以如果 CPU 有四個核心八個線程,在任務管理器中我們就能看到八個同時浮動的曲線,程序眼中的八線程就是八顆核心。
四核心處理器的內部結構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在程序眼中超線程出來的線程也是核心,但是對 CPU 而言,多了一倍的線程並不會給運行速度帶來相應的成倍的提升。對於大部分軟體來說,同等核心、同等頻率下超線程技術並不會帶來特別明顯的性能提升(因為目前大部分軟體還只靠一顆核心運行),但對於部分針對超線程技術進行優化的產品而言,多核心、超線程帶來的變化還是顯而易見的。
i3-7350K 採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也就是它有兩顆物理核心,並且通過超線程技術獲得了四個線程。這樣的設計在目前屬於主流的水平,作為參考,i5 是四核心四線程設計,i7 是四核心八線程設計。
頻率方面,CPU 廠商目前一般會推出三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處理器的主頻,一般情況下主頻指的是 CPU 運行的最高頻率,AMD將這個頻率稱作基頻;
第二個概念是處理器可自行調節的動態頻率,Intel 稱之為睿頻,AMD 稱之為最高頻率;
第三個概念是超頻頻率,CPU 廠商一般不標註超頻頻率,能超到多少全屏處理器本身的提至和散熱情況。
i3-7350K 的主頻是 4.2GHz,依然不支持睿頻技術,但 Intel 這一次沒有對它的頻率進行限制,所以消費者可以自行對其進行超頻,我們使用九州風神 Captain 240 EX散熱器將其超頻到了 5.1GHz,表現已經相當出色,但如果散熱條件可以更好(室溫更低、或者使用液氮等輔助降溫),那麼頻率也還能繼續上升。
如果把 CPU 的運算動作比作一次搬磚的過程,那麼核心數量決定了同時能有多少人搬磚,線程數量決定了每個人同時能搬多少塊磚,頻率決定了每個人的搬磚速度,當人數固定時,我們能改進的只能是工作效率,也就是搬磚的速度——頻率。
i7-7700K/i3-7350K 圖片來自 Mobile 01
今天的主角 i3-7350K 的核心數量和線程數量都不出彩,但是高達 4.2GHz 的主頻可是只有 i7-7700K、i5-7600K 這樣的產品才能與之一戰的。文章到這裡,如果你對 CPU 頻率有很高的依賴,但是預算不夠買 i7-7700K,那麼 i3-7350K 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