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漲價,夏普雙12自行補貼消費者
2025-05-11 02:49:25
「這是電視行業十年來未有過的境遇,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全面、持續、大幅上漲,天災、人禍、消費升級等因素的疊加,造成這次電視行業的淚流滿面。」整個2016年下半年,絕大多數電視行業從業者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一邊是臺灣地震導致面板供應商生產線受到重創,另一邊是全球大屏電視需求不斷擴大加劇著供需矛盾,大尺寸面板的規模量產和成本控制,對任何一家生產商來說都是一項綜合能力的巨大挑戰和有力體現。面對這輪液晶面板價格上漲,夏普選擇的做法是堅持消化成本上升壓力,自掏腰包補貼用戶,而非簡單粗暴地轉嫁於消費者,只為讓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視覺體驗。特別是在富士康執掌之後,曾經日本市場內需過小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夏普也迎來了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但在利潤稀薄的網際網路電視領域,這波漲價潮的負面效應卻在無可避免地迅速發酵。借著網際網路大潮迅猛擴張的背後,是網際網路企業對於依靠「硬體補貼,內容收費」八字箴言扮演「價格屠夫」的篤定。但在面板幾乎佔到整機成本65%以上的電視領域,內容收費似乎已很難在短期扛住低價賣硬體造成的成本缺口。
早在今年9月份,樂視就曾對第4代樂視超級電視部分機型提價100元-200元。時隔不到三個月,11月21日樂視再次宣布漲價調整,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100元,65英寸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300元,由11月25日開始執行。對於此次調價的原因,樂視方面表示,受上遊供應鏈面板供應不足,面板價格持續上漲過快影響,單臺電視生態補貼硬體額度不斷增加,為確保公司長期運營,故做出調價決定。調價並非毫無根據,樂視網2016年半年報顯示,主營超級電視的樂視致新上半年淨利潤虧損達5687萬元。
無獨有偶,根據暴風集團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暴風第三季度營業虧損為1.45億元,而去年同期營業利潤則為1689萬元。對於利潤的下降,暴風集團給出的解釋是,除暴風TV新產品的推出和相應營銷推廣增加了成本外,另一大原因就是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的猛漲。
隨著客廳娛樂的逐漸回歸,大屏電視正重塑客廳經濟的中樞和首要入口,市場對液晶面板需求應聲變得愈發旺盛。行業諮詢機構IHS Display Search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平板顯示需求將穩步增長。預計2015年中大尺寸超高清面板需求面積為3040萬平方米,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達7770萬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達26.4%。其中,預計2015年60英寸以上超高清面板需求面積為1040萬平方米,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達1890萬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達33.1%。
相比於新興崛起的網際網路電視廠商,夏普在硬體生產行業深耕多年,在研發、設計、生產、品控等關鍵環節積累了豐富資源和經驗,加之上下遊產業鏈和售後服務的優勢,其規模化生產可以較大程度的控制成本。這些都是無法在朝夕間築成的行業護城河,卻能為抵禦潛在風險和給消費者讓利預留更大的空間,自然在面對原材料漲價時也更有底氣。「雙十二」期間,夏普網際網路電視不僅延續了「雙十一」期間買70英寸「送」60英寸的優惠力度,還採用了「搶200元優惠券」僅需13999元即可把兩臺大屏網際網路電視抱回家,價格和「雙十一」期間保持一致。
探究起夏普的品牌優勢,就不得不提其獨步行業的十代線工藝。由於採用的玻璃基板尺寸更大,十代線量產之初也曾面臨嚴峻的「成品率」考驗:在大規模成膜蒸度等技術上出現局部瑕疵的機率、設備在大尺寸方位內工作的穩定度等技術控制難度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設備的自身成本和維護成本也均高於低階世代線。
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上漲和技術更新迭代,十代線憑藉著對60英寸以上產品的高效切割優勢,有效填補了巨大產能缺口的同時,也為「液晶之父」夏普不斷突破創新技藝的堅持努力帶來了豐厚回報。在其宣告正式量產的2010財年,夏普就實現了2.4億美元的淨利潤,並在次年佔據了全球60寸以上市場份額的4成。可以說,夏普特有的十代線工藝,在設備的規模、規格和成品技術方面,創造出了液晶面板製造史上的一個奇蹟。
長久以來,「匠人」夏普的品質一直享譽全球,多年累積的口碑使得粉絲和消費者在選購電視時,對品牌的信賴很容易轉化成天然好感和消費傾向性。而夏普應對此次面板漲價潮的舉措,則為其長久以來的精品大廠形象做了一個完美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