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來襲!華碩STRIX R9 Fury評測
2025-05-13 11:50:09
得益於HBM顯存的強大性能,Fiji核心的性能較上一代產品得到了長足提升,HBM顯存的首次亮相就脫穎而出。發布會當天,AMD一共宣布了四款使用Fiji核心以及HBM顯存的顯卡,分別是旗艦級的Fury X,高端級的Fury,特別設計的小尺寸低功耗卡Nano,以及發燒級的雙Fiji核心顯卡(尚未公布命名)。其中,Fury X未開放非公版設計,全部使用統一的19cm短卡+水冷散熱器的設計,雖然溫度及噪音都控制的非常優秀,不過廠商們都使用一個外觀未免有點單調,好在Fury開放了非公版設計,從散熱器到PCB以及外觀均可由廠商自由定製,是廠商展示實力以及玩家彰顯個性的好平臺。
相似產品:
此次來到泡泡網的就是以靈性和冷靜著稱的華碩STRIX R9 Fury貓頭鷹非公版顯卡,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將HBM顯存遇到貓頭鷹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自從代號為「Southern Island」的Radeon HD 7970開始,AMD放棄了從R600以來所沿用的VLIW架構(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變更為GCN架構(Graphic Core Next),並一直沿用至現在。而我們這篇評測的主角——Radeon R9 Fury X的「Fiji」GPU,自然也採用的是GCN架構。
▲Radeon R9 290X的Hawaii XT GPU邏輯架構圖
相對於以往的GCN架構GPU,這次AMD對「Fiji」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同時還沿用之前幾款GCN架構GPU的優點。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張「Fiji」的核心邏輯架構圖看到,出現在Hawaii GPU中的TrueAudio DSP依舊出現在了下圖右上角的多媒體加速模塊之中,而倍受好評的Crossfire XDMA也正如之前AMD所說的那樣包含在了Fury X的Fiji GPU之中,因此,各位玩家在使用多塊Radeon R9 Fury X顯卡組建多卡平臺時,將繼續體驗「無橋交火」這個在R9 290X身上被稱為「黑科技」的功能。
▲Radeon R9 Fury X的Fiji GPU邏輯架構圖
除去延續之前幾代GCN架構中的優秀設計之外,我們可以看到「Fiji」的規格與Hawaii XT相比變得更加龐大,在依舊擁有8組ACE(異步計算引擎)、4組著色器引擎的情況下將計算單元的數量增加到了64組,也就是說它擁有4096個流處理器、256個紋理單元和128個光柵單元。同時,這款「Fiji」核心的電晶體數量與Hawaii XT相比也有著相當大幅度的提升,達到了驚人的89億個之多。
相較於完整的Fiji XT核心,R9 Fury所使用的Fiji Pro核心屏蔽了8個流處理器組,同時也屏蔽了附帶的每組4個紋理單元共32個,但是ROP沒有和流處理器組綁定,因此沒有屏蔽,還是完整的64個。而Fiji核心最引以為豪的HBM顯存依然是每顆1GB容量、1024bit,共四顆4096bit、4GB,並運行在1Ghz頻率上,能夠為龐大的核心帶來每秒512GB的恐怖吞吐量,保證了性能的發揮。總體來看,流處理器雖然削減了12%,但是其他的並沒有縮水,按照以前的經驗來看,Fiji Pro的性能大致會在Fiji XT的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