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不該這樣玩兒 老燒玩機經驗分享
2025-05-15 19:41:11
泡泡網耳機頻道11月28日 一不留神,玩耳機也有了7、8年的光景,如果說從發燒開始,也在5年以上,時間雖然不長,但也不算短,而且因為燒耳機,一不留神還就從業了這一行,從一個學光學的理工男變成了玩耳機的文字編輯......人生真的是萬萬沒想到,怎麼就因為一個樂趣愛好變成了捧著的飯碗呢?我現在無論如何也無法YY自己穿著一身白大褂在實驗室調雷射器的場景的。
好了,不再閒扯,我今天跟大家來聊一聊這幾年來我作為一名發燒友,作為一名職業音頻編輯的一些想法吧!希望對大家選購耳機、玩耳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最反感的事兒:不確定預算
一上來貌似就不太和諧,但我還是得說,我玩了這麼多年耳機,因此很多人會找我幫著推薦產品,這我倒是不嫌煩,但最反感「不確定預算」的事兒。
買任何東西,購物預算都是個最要命的事兒,尤其是買耳機這種非生活必需品,很多人還停留在天橋上花10元買耳機的水平,突然有一天想買好個耳機聽聽好聲音,自以為花個百十元就能買到不錯的產品,就來找我推薦,我一問預算就跟我說無所謂,但其實內心中覺得200塊是極限......但大部分時間都得我問好幾遍,這種無意義的浪費時間真的很讓人反感。
明確預算方便推薦
比如,上來就說買耳機,我就會問預算、類型、使用情景的基礎問題,但答案經常是「無所謂、不確定、沒想好、我也不懂你看著辦吧」等等,話說雖然耳機是個小市場,但產品型號沒有1萬也有1千吧,找人推薦買東西最基本的就是你準備花多少錢,我隨便推薦個上千上萬的您買嗎?
筆者建議:
在找人推薦任何產品時,一定要先確定心理預算,這樣推薦起來才有範圍,不僅省了時間,還不至於招致反感。
我覺得最無聊的事兒:煲機???還是回家煲粥吧!
耳機圈本來是個挺平和的地方,也不知何時起就被扣上了「玄學」的帽子,可能是跟「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有關吧!聲音這東西比較主觀,形容起來當然也就是各種虛無縹緲的詞彙,就比如「煲機」本來是個很普通的事兒,但不知怎的如今也「玄」了起來......
經常遇到朋友花幾百上千元買了新耳機,興致衝衝的就來找我諮詢,基本上問如何「煲機」的就得佔到接近一半,我往往回答就是「自然聽」就好,大概半個多月聲音就能穩定,但很多人會繼續跟我說「在某某論壇、某某貼吧」看到有人說煲耳機對耳機能否發出好聲音影響很大......
奇葩的煲耳機軟體......
好吧,我真的敗了,話說煲機的意義是讓耳機更快的進入平穩的聲音狀態,它裡面有膠水啊、線圈神馬的,還有振膜的韌性等等,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之後聲音自然會順滑一些,聲音也更為穩定。但要是說能脫胎換骨,幾百元耳機煲出上千元的水準,那簡直就做夢!這就跟汽車磨合的道理一樣,你伊蘭特磨合完依然是伊蘭特。
筆者建議:
煲機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刻意去煲,自然聆聽、使用儘可能雜的音樂最好,這樣還能每天感受耳機聲音的細小變化,也是一種很好的玩耳機體驗。如果你想讓耳機聲音儘快穩定,那就不聽的時候也放著音樂,大概總計100小時左右基本任何型號耳機也都搞定了,那些網上所謂的煲機音樂都是扯犢子。
煲機無法改變命運,小白永遠是小白
當然,同一款耳機煲出不同聲音的情況是會出現的,筆者的朋友就做到了,但這理解起來也很容易,老化的程度不同罷了,同一個耳機,你用2000小時與100小時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老化不僅與時間有關,溼度、振動強度、頻率等等都會有影響,筆者朋友的耳機放洗衣機洗過之後發現聲音變通透了......)。
我覺得挺沒意思的事兒:到底要不要上耳機放大器?
所謂耳機放大器,就是指能夠對音頻信號進行放大的設備,但不管你信不信,玩耳放的人越來越少了,尤其是隨身耳放系統(我們以前簡稱「捆綁」)更是少得可憐,比如我身邊的朋友,現在基本就沒人玩捆綁,甚至連HiFi播放器都沒人用了,都是出門拿個手機解決問題,並不是大家不熱愛音樂,對音質沒有追求,而是在「方便」面前,這些都是可以捨棄的。
玩「捆綁」的人已越來越少
手機搭配耳機才是主流
除了圖方便,其實我們還有安慰自己的解釋,比如「在家裡坐著老老實實用臺機聽音樂才是真的享受,路上聽音樂又不能太專心,大部分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罷了,因此手機也就夠了」。
路上聽音樂更多是為了打發時間
而且如今的絕大部分耳機都開始採用低阻抗高靈敏度設計,說白了都是為了讓手機、平板這些隨身設備也能推得動,降低音源門檻。而像魅族那種把小耳塞做成128歐姆阻抗的真的是奇葩中的奇葩,而且阻抗高與音質好不好沒有直接關係,比如現在售價6999元的AKG K3003阻抗才8歐姆,誰敢說它聲音不好?
筆者建議:
如果真想玩耳放的,就老老實實在家裡玩臺式耳放,現在玩一體機也挺流行的(也是因為更方便一些),至於玩隨身耳放,筆者以過來人的經驗說,真的沒玩的必要了,N多老燒都不玩的東西,有閒錢不如上一臺HiFi播放器,那樣還能給手機省點兒電。
在家裡聽臺機才是王道
買個隨身播放器也不錯
另外,耳機與耳放這東西是講究搭配的,從來沒有說越貴就越好的,或者有哪個耳放能搞定N多耳機的,很多都是一條耳機一臺耳放的經典搭配,一般情況下都是你有了一條確信喜歡的耳機,而你又特想讓它的聲音更好,然後為它量身尋覓耳放。
耳放,只適合少數發燒友,一般的玩家真的根本無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