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即將停產?細數這些年蘋果分析師雲預測翻車……
2025-05-21 19:38:09
打開最近兩天的科技新聞頭版,有關 iPhone X 滯銷、停產的消息可謂鋪天蓋地。
儘管這些新聞來源各不相同,但傳達的意思還是大體相似的:iPhone X 去年九月份才和大家見面,十一月三日才正式開賣,距今僅三個月不到的時間,這臺 iPhone 誕生十周年紀念機型就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停產,由此成為最為短命的一款 iPhone。
如果追本溯源的話,這波「iPhone X 即將停產」的消息最早是一周之前由預測 iPhone 新品的「半仙」分析師郭明錤傳出的。對了,這裡提一句,這位英文名為「Ming-Chi Kuo」的 KGI 分析師,中文名就是「郭明錤」,有時候見諸報導的「郭明池」屬於錯誤翻譯。
郭明錤的這份預測報告稱,iPhone X 在 2018 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只有 1800 萬,其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將尤其糟糕。背後的原因則除了價格過高,還包括 iPhone X 的「劉海」設計導致屏幕可視範圍太小,5.8 英寸屏幕的 iPhone X 實際顯示面積還不如 5.5 英寸屏幕的 iPhone 8 Plus,從而市場反饋不好。
於是,基於這樣的前提,iPhone X 將在 2018 年上半年停產,這和之前需要過兩三年才淘汰一款 iPhone 的節奏有著明顯區別。
郭明錤
郭半仙這樣的預測看起來有理有據令人信服。但就在郭明錤發布預測的前後,調研公司 Canalys 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 年第四季度 iPhone X 全球出貨 2900 萬部,是該季度出貨量最高的智慧型手機。其中,中國市場出貨 700 萬部,佔比為 24.13%。
儘管略低於此前的預期,但這樣的市場表現叫很糟糕?中國消費者不買帳?沒有的事情。
Canalys 的報告認為,考慮到 iPhone X 999 美元的起售價格,以及半個季度的供貨緊缺,這款手機取得這樣的業績已經算是成功。
有了這樣不錯的銷售成績,以及如今 iPhone 從 2988 到 9688 的中高端全價位布局,停產 iPhone X?除非蘋果腦子秀逗了。
只是,這樣的業績畢竟還是低於市場預期,並且第一季度一般不是旺季,產能調整在所難免。同樣在對下一季 iPhone X 銷量進行預測時,摩根大通分析師 Narci Chang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 iPhone X 產量將比上季下滑 50%,Narci Chang 稱,iPhone X 的銷售頂峰「比預期來得更早」。這樣的預測倒也與日經社的報導——蘋果已經通知供貨商,今年第一季度 iPhone X 的產量從 4000 萬下調到 2000 萬部——相吻合。
郭明錤的預測除了有聳人聽聞的嫌疑,更精彩的是,還與他所供職的 KGI 於日前發布的 2018 年新 iPhone 預測有相互拆臺的效果。
根據 KGI 的預測報告,蘋果將在今年秋天發布三款採用 TrueDepth 原深感攝像頭的新 iPhone 來代替 iPhone 8/8 Plus/X。
其中,6.1 英寸版 iPhone 將採用 JDI 出品的 Full Active LCD 屏幕。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屏幕對手機四周寬度要求僅為 0.5mm。此外,這款產品的電池容量也將比 iPhone X 大 8.5%,介於 2850 到 2950mAh 之間。因為其定價為 700 到 800 美元之間,顯得相對便宜,這款 6.1 英寸 LCD 屏幕將成為未來的 iPhone 出貨主力。
而另外兩款 iPhone 的名字分別是 iPhone X(?)和 iPhone X Plus,屏幕尺寸為 5.8 和 6.5 英寸。兩者的 RAM 將會達到 4GB,且電池會比 iPhone X 大 25%,至 3300 到 3400mAh。
先不說 iPhone X 這個名字以及型號繼續存在於 KGI 自家的預測中,很關鍵的一點是,KGI 的預測還想顯示這三款新 iPhone 都將採用劉海屏設計。這可與郭的預測中「iPhone X 因為劉海的存在而被嫌棄」明顯相悖啊。
自從當年的 iPhone 發布起,媒體以及業界就又開始了第二年 iPhone 的預測工作。有網友戲稱,這是 iPhone 每年長達一年的發布會。而郭明錤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年保持「預測大神」的姿態,這一方面得益於他確實深入蘋果在臺灣的供應鏈體系。
在 2017 年 WWDC 前夕,一位自稱是富士康知情者的用戶在 reddit 上發帖,透露了一大波蘋果未來 12 個月的產品信息,包括 iPhone X、MacBook、iMac、VR 眼鏡、HomePod(當時被叫做 Siri 音箱)等產品。這位神秘人士在該帖子中表示,他在供應鏈有很多線人,平時收集到的信息主要賣給 KGI。
郭明錤能成爆料大神,另一方面還仰仗了「倖存者偏差」。在發布會後,大家在回顧之前的爆料時,多多少少會忽略他預測不準的地方。比如,iPhone 8 發布前,郭明錤還曾預測稱,iPhone 8 電池和 iPhone 8 Plus 的容量一致。而實際上,iPhone 8 的電池容量為 1821mAh,明顯小於 iPhone 8 Plus 的 2675mAh。
蘋果電視在哪裡呢?
雲預測蘋果產品的分析師又何止郭明錤。一個成名的「郭明錤」大神背後,還有無數不成功的分析師。
Piper Jaffray 投行的分析師 Gene Munster 是一名「忠實」的蘋果電視支持者。注意,這裡說的「蘋果電視」並非機頂盒 Apple TV,而是傳聞中帶屏幕的蘋果智能電視。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他一直都在堅持發布蘋果將會推出自家品牌智能電視的報告。2014 年時,Munster 預測蘋果電視將會在 2016 年發布並上市,從此蘋果將會打開一條全新的產品線。
此外 Munster 還預測,2017 年,全球智能電視的出貨量將會達到 2.2 億臺,蘋果將佔據 10% 的份額,也就是說蘋果電視在上市的第一年將有 2200 萬臺的銷量。
如今已經是 2018 年,2200 萬臺蘋果電視在哪裡呢?有人見到了嗎?
話又說回去,基於倖存者偏差,如果蘋果電視真被發布的話,Gene Munster 的預測會不會從此被奉為圭臬呢?
最大牌的蘋果分析師
說起蘋果新品預測,最大牌的蘋果分析師夢想家林志穎的名字不能不提。
畢竟有人這樣總結每年的 iPhone 發布會流程——發布前一年,iPhone 的新功能被郭明錤等分析師預測;發布前半年,iPhone 的渲染圖在網絡上被曝光;發布前三個月,iPhone 的真機(機模)曝光;發布前一個月,林志穎手持新 iPhone 閃亮登場。
而這一切還得從 2012 年開始說起。 iPhone 5 發布前,簡歷讓歐巴馬都震驚的林志穎在微博上發出一組自己使用新 iPhone 的照片,該機與當時的蘋果旗艦 iPhone 4s 截然不同,倒是與傳聞已久的 iPhone 5 十分吻合,於是,一時間,轉發者眾。只不過,林志穎手持物體的屏幕一直顯示的畫面與淘寶上的 iPhone 5 模型一致,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一臺 iPhone 5 模型。
到了 2014 年,林志穎則直接在微博上發出來自己使用「iPhone 6」的體驗,惹得粉絲們羨慕不已。但定睛一看,他手中這款產品不僅做工粗糙,其機身背部的閃光燈部分和機身信息還是空的,不是模型的話,又是什麼呢?
一年後,在 iPhone 6s 發布後還沒有正式上市的空檔,林志穎經紀人鍾雨橙在微博放出一張林志穎手持玫瑰金「iPhone 6s」作使用狀的照片,不過後來這條微博被刪除。原因則很可能是有人通過林志穎的墨鏡反光發現玫瑰金 iPhone 6s 其實只是一臺機模……
吃一塹長一智,2016 年,在提前「爆料」iPhone 7 Plus 時,林志穎就機智了很多,照片沒有了手機細節的特寫,再大的太陽也沒有戴墨鏡,真可謂進步。單憑這一張照片,已經無法判斷他手中的是模型還是真機。
不過,在另外一張配圖中,「iPhone 7 Plus」發灰的雙攝像頭還是洩露了模型的秘密。
本以為,林志穎的提前爆料會成為每年科技春晚的保留環節。可惜在 2017 年,iPhone 8 系列發布前夕的一個名表活動上,林志穎被現場記者提問,是否有提前拿到 iPhone 8?他對於這個問題避而不答,只是說:
聽說 Home 鍵有取消,很想知道怎麼回到主畫面,目前也是跟大家在網上的資訊一樣。
面對更多的追問有關 iPhone 8 的信息時,他則回應稱:
我不知道,我不是代言人,未來也不會再說什麼。
從林志穎的這番表態來看,似乎他不僅不會爆 iPhone 8 的料,甚至以後也不會再爆相關的產品信息。一代娛樂圈科技大觸就此告別職業生涯?看樣子是這樣的。
唉,沒有了「林志穎手持『新 iPhone』閃亮登場」這關鍵一步,iPhone 發布會總是顯得不完整了。
這多少有些遺憾啊,畢竟科技媒體們又少了一個向大家科普手機模型的機會。
題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