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公關佳作 海信"黑"樂視玩出了無間道
2025-05-21 19:35:11
在那一場與頭頂沃爾夫斯堡之光的德國大眾朗逸之戰中,比亞迪唐成為了網絡熱議的焦點,它讓那些信仰德系品質的網友們只能找安全以外的話題回應。然而事情還沒過去多久,比亞迪唐又一次傲嬌的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次它挑戰的是一臺定位更高、定位更運動的日系車型。在下面貼出短短2分多鐘的小視頻中,以比亞迪唐車主的口風來看,它如同散步一般的把塞入2.5升V6引擎的豐田銳志多次甩在身後,並配上了一段火藥味兒刺鼻的話術「即使你炸街咆哮到爆肛,也只能看唐的尾燈」。
咱不是車圈的人,兩輛車誰好誰壞就不獻醜分析了,不過能夠感受到的是這個視頻可以讓不了解兩輛車的用戶感知到比亞迪加速性能居然明顯優於日系大排量的運動車型,再直白點就是居然BYD這麼牛逼。
從視頻傳播意圖中能夠看出什麼?我的第一反應只有兩個,要麼BYD車主因為覺得自己車性能很強被旁邊激烈加速的銳志激發了戰火,要麼這段視頻就是BYD公關人員為了炒作而錄製的。對於前者而言,我很難想像安裝後視向的行車記錄儀是什麼心態,所以不論真實情況如何,我更傾向於認為這件事是汽車廠家公關的作品。此外,讓我深信的另一原因還在於比亞迪唐教銳志做人視頻的文案和剪輯,一般網友上傳行車記錄儀視頻以未剪輯未加字幕原片為主,而且視頻中的「文案」的「情感渲染」也非常到位。
最近,電視圈也出現了這麼一個針鋒相對的公關事件,但它可不像比亞迪唐與豐田銳志這樣硬碰硬的宣傳這樣簡單和單純。發生在電視圈中這次「黑」事件可以稱作是無間道級別了,原本只是海信和樂視兩大主角,而後愣是冒出了嫌疑犯TCL、創維等等其他競爭對手的神秘第三者。
原微博中的PPT配圖 馬賽克區域為海信LOGO
這個事件的劇情本身其實與比亞迪唐教銳志做人一樣簡單,就是一份帶有海信LOGO的樂視電視「分析」PPT,只不過這次擅長做PPT的不是樂視了,從網際網路搜索的PPT內容看,不管海信還是某位栽贓海信的其他品牌,對樂視電視的分析可謂周全縝密啊,無論價格中隱性的後續使用成本還是對外觀、畫質的「分析」都拳拳到肉,此外也不乏資源豐富度以及「網友」差評匯總,甚至還有對樂視資本、供應商產業鏈分析等拔高的內容。
不管是誰家製作的PPT,PPT中內容是100%對樂視不利的,尤其還發生在有傳聞說樂視要收購美國一線電視品牌VIZIO躋身全球前五以及樂視股票即將復牌的時間點,所以這個PPT絕對是針對樂視而製作的。
樂視與TCL合作密切
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是誰出的這份PPT,樂視?肯定沒可能了,一部分事實一部分添油加醋的PPT黑內容絕對不利於自己的口碑建設,所以沒必要搞出這麼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自黑式宣傳。此外,TCL也能在第一時間排除,兩家公司剛剛啟動戰略合作(入股TCL多媒體成為第二大股東),他們能夠資源互補且有共同的敵人,而且過去幾年裡TCL也很少參與各大品牌間的公關戰。正因如此,很多媒體都把嫌疑人指向了海信或是創維等其他品牌。
微博上我沒有找到更早關於這次事件的消息
樂視的第一次發聲比海信晚
海信這邊呢?比較讓人疑惑的是這份PPT最早是海信公司市場副總監放出的,時間為7月13日10點,這是我能在微博上找到最先公布這份PPT的時間點。截止目前海信電視官網微博並未發布任何有關此次時間的言論,而樂視超級電視的LeTV官微發布聲明的時間則是7月14日的10點多,那麼問題來了,海信為什麼要在樂視沒有質疑之前把對樂視不利的PPT放出?
這就引來了海信非官方對於本次事件的說明,海信公司市場副總監田天在微博的原文為「誰家的「水軍」興風作浪:海信內部培訓資料「黑樂視」。身為海信電視市場副總監,10天前我也從市場獲取了這份同行的資料,「黑「得很真實很全面。加個海信LOGO栽贓反黑海信,我只能說:人心向弱,同行險惡。經得住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範爺英武):讓你是行業#第一#,誰讓你#歐洲杯#火了 」。
在完成了對潛在競爭對手的打擊之後,還將矛頭拋給了第三者。
你可以看到網際網路上發酵不過也是這兩天才開始
一個聲明,讓本次海信樂視黑事件變得更加跌宕起伏,這份文字量並不多的內容裡信息量卻異常豐富,首先,第一個結論是肯定了PPT「黑」樂視的真實和全面。緊接著拋出的第二個觀點是海信被冤枉了,因為海信電視行業第一的身份,獨家贊助歐洲杯讓同行眼紅,同行險惡。
事實上,這段短聲明才是揭開本次事件的導火索,原因有二:微博上沒有關於本次事件更早時間的探討;百度所抓取的新聞中,最早的一篇報導是7月13日的10點13分,也是比10:07的海信市場部田天1987微博要晚,所以這份PPT以及本次事件最早的曝光時間很有可能是13日10:07。而且在這一事件的起點,首先發出PPT的海信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黑」樂視內容的真實,並且還說被同行栽贓,這一石下去不定砸暈了多少只鳥,而且佔到了時間和話語導向的優勢。
中怡康的數據 呵呵
那麼看到這裡,其實疑問只有一個了,海信到底冤不冤?或者說到底是誰黑了樂視,是海信還是其它暗箭傷人的另一競爭對手?在我來看,海信與樂視是有「過節」的,比如今年的4月,由某不靠譜數據調研機構的統計數據得出,2016年4月彩電市場品牌市場佔有率「第一名」是樂視以及海信。同樣的數據統計類型,一張表格裡樂視公布的其與海信的佔有率分別是21.83%和12.27%。而海信公布的中怡康數據則是海信14.68%、樂視9.28%。在同一天並錯開了數小時後兩家品牌展開了誰是第一的論戰。這只是兩家針鋒相對的案例之一,由此可見,兩家是存在直面的競爭關係以及矛盾的,更何況是海信最近剛剛建立了網際網路電視子品牌VIDAA,VIDAA與樂視的定位更為相近。
然而這樣一份報告出自什麼時間背景呢?看上面那條微博大家就能清楚了,4月樂視啟動了生態414的「硬體免費日」年度大型活動,微博原文能夠看到,買會員最高0元送超級電視,買夠了等價於電視機的會員(490一年)年數後電視機無需額外支付費用,活動很繞,說白了就是買電視送若干年會員。此次樂視的414活動可謂覆蓋全網,除樂視官網網,他們還得到了包含京東在內的多個電商渠道的大力支持。5折買電視、全網力推,這讓4月的樂視電視銷量數據頗為好看。這麼去聯想的話,不難理解為什麼樂視公布4月銷量後國內一哥海信的反應強烈了吧?樂視這麼做也有些靠單月數據去映射自己銷量領先的意圖。更何況,樂視電視絕大部分銷量應該是來自於樂視自家商城的,一個數據調研機構怎麼獲得這個數據?樂視提供是其中最直接有效的吧?至於數據會不會有偏差,這件事誰都說不好。
被樂視自己這300多萬粉絲的大V一轉,知道的人就更多了....而且還都是關係樂視的
由此來看,海信是具備動機的,至於是不是海信下手,這事兒除了當事人誰也說不清,所以要麼海信因為與樂視的過節而被冤枉背鍋,要麼真就是中了除樂視和TCL之外其他品牌的暗箭。愛咋地咋地吧,因為這次事件目前還只是電視圈從業者之間在小範圍傳播,兩家企業並沒有非常主動地公開宣傳和公關,這件事只覆蓋一小部分消費者而且消費者或許根本不會關心這些業內的黑幕。當然,可以肯定受傷和委屈的絕對有樂視,本來沒多少人看到的PPT內容被300多萬人官微轉發後瞬間就覆蓋到體量龐大的樂迷,難不成真有樂視聯合海信攜手讓海信拉開與國內老二差距並且讓樂視進一步擴展國內佔用率衝擊前三的陰謀?但感覺即便有這個效果對樂視自身的損害也並不算小。
很遺憾,把這篇圈外人看起來枯燥無味的內容帶給了大家,更遺憾的是在過去1-2年量子點、OLED、ULED、HDR等全新顯示技術不斷湧現並彼此對立競爭的時候,行業並沒有以技術對抗作為相互督促前進的競爭方向,反倒是出現了如此卑劣的口舌之爭。
翻看上面的中怡康數據會發現沒有一個合資品牌身影的出現,這說明或許合資品牌真的快被擠出國內話題公關或是以價格核心手段的市場了,也或許是合資品牌自身公關的不到位導致它們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看到了LG在國內推廣OLED不如創維賣力,看到了三星樹立的曲面量子點技術路線大旗被TCL傳播的遍地開花,也有索尼產品力的大不如前,日系另一打個夏普至今為止還未將哪怕一臺HDR電視搬到電商(比很多國產品牌都晚)。真心不希望電視行業如空調那樣的白電市場一樣,看不到合資品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