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性能已到瓶頸 Intel著眼未來新品
2025-05-16 23:22:08
電腦一直都是朝著更快更強的方向前進。然而,矽電晶體的潛力始終有限,而各類電子設備朝著小型化的方向演進,我們需要的也許不是一塊強勁的計算晶片,而是能夠合理控制功耗的。面對這樣的趨勢,晶片大廠們將會如何決策呢?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製造商,Intel正在為電腦行業下半個世紀的持續發展做準備。
晶片的新技術
Intel的領頭人William Holt表示,為了讓晶片行業繼續進步,從這周開始他們將會採用全新的技術。
Holt說,即使新技術必須在接下來的四到五年內正式服役,Intel也尚不知道哪一種晶片技術會被正式接受。
但他的確指出了兩位可能的候選人:一種是被熟知為隧道電晶體的設備,以及名為自旋電子學的技術。這兩種技術將會給晶片設計和製造上帶來重大改變,並且將會和矽電晶體一起使用。
然而,Holt提出的這項新技術將不會給矽電晶體帶來任何運行速度上的提升,這意味著過去一直以來業界的晶片速度之戰要畫上休之符了。
不過相對的,這些新技術將會提升晶片的能耗比,對於目前電腦的先導用途,如雲計算,行動裝置和機器人學等等而言,它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們將會見證主流的變遷,」在舊金山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上Holt說道,「這項新技術將會從根本上與眾不同。」
摩爾定律的盡頭?
自從1965年由Intel的聯合創始人GordonMoore提出之後,晶片工業已經被「摩爾定律」統治多年了,並且摩爾定律成為了計算機快速持續發展的最貼切的形容。
當時Moore提出,公司每兩年年都必須在有限的既定區域內倍增電晶體的數量,才能使得晶片性能得到不錯提升,而成本不會超出控制。Intel和其他的處理器廠商不斷地產出更小,更便宜的矽晶管來保持這個預言持續有效。
與此同時,電晶體變得更加高能效。結合其他的那些潮流,使得我們能夠發展出超級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以及無人駕駛車。
Holt表示他們將會在接下來的兩代中,繼續保持目前發展狀態。到那時,矽電晶體將會只有7納米大小了。
Holt提及的兩種技術中,隧道電晶體更有可能完成這個任務。雖然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工業財團半導體研究公司為這個設備設了研究基金,但目前它距離商業化還有很遠的距離。
自旋電子設備已經接近商業生產的階段了,很有可能明年就能在市場上見著它的成品了。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專攻自旋電子學的一名電子工程師KangWang表示,Holt的評論與他自己的預期相符,自旋電子技術將會在接下來幾年內的低性能記憶晶片中問世,也許也會出現在高性能的顯卡上出現。
舉例說明,東芝去年宣布它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的自旋電子儲存陣列,據說它要比SRAM(一種高速儲存)能耗要減少80%。
任重而道遠
然而,在隧道電晶體和自旋電子技術背後都有一個不爭的缺陷,它們都需要Intel重新訂製生產線。縮小矽電晶體體積使得摩爾定律得以存活,也使得連續幾代的晶片變得既強大又不那麼地高能耗。這兩項新技術在晶片速度方面甚至不及矽電晶體,甚至會消減晶片的運行速度,但卻可以在能耗控制上面帶來顯著的提升。
這也許暗示著我們熟知的摩爾定律將會走到頭,對於現在的電腦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提升能耗比,而不是單純的計算能力。
「尤其是當我們朝著物聯網方向看齊之時,焦點就會從運算速度的提升轉移到降低能耗之上了。」Holt表示。能耗是計算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由Google、Amazon、Facebook和其他公司運營的碳足跡數據中心已經發出了警報。連接家庭,商業和工業設備的晶片也需要做到低功耗運行,以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