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造星熱?直播可能正在改變傳統造IP模式
2025-05-09 16:04:24
直播的本質是什麼?如果說早期的直播是源於人類本性的「荷爾蒙經濟」,是一片有待開墾的處女地,讓首批開拓者撈到了第一桶金。但是隨著大部隊的湧入,直播的遊戲法則開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新玩法,捏捏直播的虛擬主播、花椒上的機器人直播也刷新了人們的直播體驗。
做大蛋糕:從秀場到造星
最為常見的是音樂直播,也是直播造星的主戰場。騰訊視頻的「LIVE MUSIC」、樂視音樂的「LIVE 生活」、摩登天空的「正在現場」主要專注於音樂演出直播;也有像優酷土豆的「星夢」、YY 的「玩唱會」。
根據歡聚時代(YY)2016 年第二季度的在線音樂與娛樂業務付費用戶人數也同期上升了51.4 %。看上去十分不錯的市場和增長,吸引了眾多的演藝公司、經紀公司、唱片公司進入直播產業鏈,直播造星也成了成本越演愈烈、各項資源大比拼的紅海。
提個問題:直播造星為了啥
2月25日,騰訊推出了在線百日養成節目《我是直播偶像》。素人競技、直播造勢、偶像養成。邏輯沒有錯啊?但是,事實上,這不是騰訊第一次涉足素人養成。自前也有一款偶像養成類直播節目《拜託了!粉絲》。同樣的還有熊貓的造星節目《hello女神》,這檔號稱投入1個億的節目,並沒有為參與其中的女神主播帶來後續期望中的名利雙收。
我是個俗人,覺得直播造星,是為了錢。如果真是這樣,那好幾檔直播造星節目明顯沒有達成目標。
2016年微博直播年度主播歌王、一直播年度藝人亞軍「雨歌」,在參加《我是直播偶像》時,道出了真相:主播只有不斷地曝光不斷地直播才能獲得更多地關注。就是,藥不能停的節奏。
上圖:《拜託了!粉絲》劇照
虛擬主播:直播造星的可能路徑
粉絲愛偶像更多的是視覺滿足,粉絲愛主播更多的是情感滿足。就像村上春樹、富堅義博可以悠閒地度個假,同樣碼字
做圖的新媒體運營必須全年無休。主持人大明星可以悠閒度假,直播主播必須全年無休。
在這種邏輯裡,直播造星的方法論也要刷新。科技是最有可能的推動力。全民TV和捏捏直播聯合推出的基於混合現實的虛擬直播,用原創的動漫IP來取代真人主播。「虛擬直播」,是利用技術將面部動作捕捉與3D建模結合,從而使真人主播的動作表演完美呈現在動漫形象上。通過這套自研技術,動漫主播可以和真人主播一樣,實時、充分地與觀眾互動。反正背後的真人可以換呀。相對於真人主播,虛擬主播理論上可以永不下線,在更長的周期裡和粉絲形成更強的情感紐帶。復仇者聯盟裡的各位虛擬偶像,從漫畫到動畫到電影,都已經走紅超過半個世紀了。
花椒嘗試和圖靈機器人的聯合推出的機器人直播也是一例,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的互動也會更值得期待。
上圖:捏捏的虛擬主播IP。
隨著各大視頻網站、網際網路公司和創業公司進入在線直播這個領域……此處省略一萬字。我只想說:野心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關鍵是:科技才是未來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