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啃秋瓜曬秋
2025-08-08 01:51:14
據了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小編將在下面這篇文章中為大家介紹立秋的含義、氣候特點,立秋的民間風俗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的含義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拜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立秋的氣候特點
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的習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立秋的民間風俗有哪些,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每年立秋,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進入了曬秋最旺季節。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立秋的民間風俗有哪些,看完這篇文章我們知道了曬秋,民間風俗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介紹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繼續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