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起源於什麼時候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個名人
2025-08-07 10:48:09
眾所周知,每一個傳統節日的存在都有其起源與開端,只有我們深刻清楚地認識一個傳統節日的起源才能夠得知過節的真正意義,端午節是獨具特色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端午節的傳統活動都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在端午節究竟起源於何時,是為了紀念誰呢?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所以在每年的端午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節日紀念的名人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公元前314年,屈原因為變法遭到了貴族勢力的反撲,失去了楚王的信任,開始遠離權力中樞。此後,屈原只能通過講學的方式來宣揚變法的思想主張。隨後屈原被流放至漢北,在此地遙思故國作《離騷》。五年後,屈原回返國都參政,任三閭大夫,與昭雎等楚國賢臣主力抗秦,可惜未能如願,楚懷王被秦國劫持囚禁。公元前278年,楚國國都被秦國攻佔,屈原預見故國將滅,回天無力,鬱郁難舒,遂投江以身殉國。
民間習俗文化盤點
在端午節之日,賽龍舟,吃粽子,這兩個習俗是最重要的。而且因為見,千百年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廣泛,最具影響力的民間飲食習俗。同時,端午節之日也存在著闢邪,防疫等多種民俗。人們會將艾草與菖浦掛在家中。進行驅病防蚊,闢邪。或者將五彩的絲線進行捆綁於自己的手臂之上,或者是手腕,腳腕,旨在達到去邪的目的,並且在一年之中都會好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