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門前掛艾草和菖蒲的傳說 過端午的歷史意義
2025-08-07 10:47:09
一年當中存在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說起端午便是人們耳熟目染的一個,人們對於端午節並不陌生,在端午節也有著許多的傳統習俗是我們十分了解的,但是在一些習俗的背後還有著一定的歷史傳說值得我們去注意,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菖蒲便有著獨特的來歷。
端午門前掛艾草
艾草既是菖蒲,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在端午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
掛菖蒲的習俗由來
紫色菖蒲花惹人喜愛,翠綠的菖蒲葉子形狀似劍。掛菖蒲、艾蒿這已是南北城鄉的習俗,可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節這天家家門前懸掛蒜頭,有的掛石榴花。蒜的氣味辛烈,石榴花五月盛開,是"天中五端"之一,以期"趕鬼除菌"。民間的道士把菖蒲稱之為「水劍」、「蒲劍」,老百姓把此「劍」說得很神奇,它可斬殺怪。這天,人們將菖蒲(或艾葉扎在一起)掛於門戶,也有將菖蒲與艾葉倚在或插在門帝的。民間有用它來去邪。
過端午的意義
1、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2、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3、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軀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