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過年守歲的來歷和意義 守歲俗名叫什麼
2025-08-01 18:26:11
中國人們十分看重過年,在年到來之前人們就會返鄉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為的也是希望能夠在除夕夜當天吃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與家人一起守歲過年自古以來過年守歲就有很好的寓意,去遵守當地的傳統風俗去過年年味也會更加的濃厚。
除夕過年守歲的意義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守歲的俗名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裡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
除夕可以出門嗎
大年三十大人們都會勸我們儘量呆在家裡,不要出去,其實這來源於一個傳說。據說在過年這天如果在外頭呆得太晚了,會碰上叫做「夕」的獸,為了吉利起見,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出門。另外我國的傳統習俗也讓大伙兒都習慣在年三十晚上共聚一起吃團年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筷子,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寓意合家團圓,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