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的來歷是什麼,火把節居然與諸葛亮有關?
2025-07-29 03:56:10
火把節是少數民族的特色節日,名字聽起來就是很熱烈的節日,其實火把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著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內涵!那麼你了解火把節嗎?你知道火把節的來歷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火把節的來歷之簡介: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火把節是中國彝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幾天。屆時人們盛裝慶祝,舉行摔跤、鬥牛、射箭、賽馬等遊樂活動。入夜點燃火把,挨家挨戶走訪,並奔馳山鄉田野,驅除「鬼邪」。
火把節的來歷:與諸葛亮有關
相傳,火把節的由來與諸葛亮有關。很久以前,雲南維西地區的百姓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有一年,諸葛亮率兵來到這裡。在一次慶祝戰勝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隸主)的酒席上,諸葛亮了解到當地百姓不會耕種水稻,他就率領大家刨土、搬石頭、壘田埂、修水渠,同時派人去四川拉稻種。一天夜裡,諸葛亮得悉去拉稻種的人馬被瘴氣和黑暗困在不遠處的森林裡,便決定讓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點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氣的方法,迎接運送稻種的漢兵,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從那時起,維西、巨甸一帶就開始種植水稻和棉花了。以後每到這一天,當地人就點燃火把,載歌載舞,慶祝這個象徵幸福的日子。
火把節的來歷:源於對原生的崇拜
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族源相同的彝語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關,其中尤以對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聯繫,在西南彝語支各民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保持著以火燻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間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觀念就是趨吉避兇。涼山彝族的火把節傳說即反映了這種把火作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著火把節習俗及傳說的原生態的民俗基因,屬於早期形態的火把節節俗,其文化內核是火崇拜,與氐羌系統的彝語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火把節的來歷和傳說:
後來傳統道德觀念對火把節習俗傳說的滲透,反映為女性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的相互交叉。不論是早期的喜鵲姑娘,還是後來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種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運結局,這類傳說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黑暗現實及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陰謀,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剛烈女性的傳說,意在表節烈之德。從喜鵲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個個殉情、殉夫、殉國的忠貞形象,人們將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運與火把節傳說緊緊聯繫在一起,表達了特定歷史時期人們「進賢烈而詆淫惡」的感情和願望。這類傳說應屬後起。
火把節的來歷和歷史變更:
總之,從火把節傳說的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層級的歷史累層,與這個節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間長期發展是相同步的,火把節的傳說在其久遠的流傳中不斷衍變,甚至影響到了某些地區的節俗,使原生態的、「祭拜性的」火把節也附著上了「紀念性節日」的衍生涵義,如鶴慶的傳說把六月十九婦女用鳳仙花染紅指甲也歸到慈善夫人身上,說是對慈善刨夫屍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燙紅了的一種紀念。
了解了火把節的來歷,是否想去當地感受一下呢?約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