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氣象物候特點
2025-08-06 09:17:10
很多人會把清明節叫做是踏青節,因為很多人會在這一天去踏青,這一天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相關的內容吧,中國的節日已經越來越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當清明節即將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就必須要將一些傳統文化了解清楚。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簡介
俗話說的好「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所以,在清明節這一天的時候,人們會去踏青,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日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此節日氣象物候特點
此節日的氣象物候特點是非常顯著的,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清明踏青的風俗,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踏青習俗由來已久。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遊於野外早就已成為風俗。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
這天蕩鞦韆摘柳條闢邪
在清明節這一天,會有蕩鞦韆、摘柳條的風俗,這些也是古時候就傳承下來的,蕩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種說法是驅鬼闢邪。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清明節、中元節、清明節,合稱為三大鬼節。因受佛教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的影響,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闢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