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又名什麼 龍抬頭節日各地風俗差異
2025-08-06 01:11:10
眾所周知,龍抬頭是我國農曆的一個節日,在生活過程當中龍抬頭的說法想必大家也早有耳聞。我國的地域遼闊,所以中國各地在龍抬頭節日這一天都有著不同的風俗傳統。作為一個受大家重視的傳統節日,關於龍抬頭究竟有何說法呢?
龍抬頭的別稱
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時候神話傳說生活於大海中的神異生物,司掌行雲布雨,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常用來也就意味著祥瑞。其由來於自然天象崇拜,與在很久以前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
飲食上的特色叫法
人們在飲食上也有多種多樣的講究的,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名曰「吃龍鬚」,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蔥餅叫做「撕龍皮」。有些地方還有吃「龍眼」、「龍鬚」、「龍舌」、「龍耳」、「龍皮」、「龍子」、「龍蛋」以及吃春餅、吃豬頭肉的習俗。一切都是與龍有關的事物,有著美好的寓意存在。
各地風俗差異
1、山東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布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
2、晉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先將銅錢置放在灰線圈內,手拉線牽回家中,用容器蓋住即成。
3、沿海地區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髮,謂之「剪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