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正月十五不躲燈,先死老公公" 不躲燈危害大
2025-08-05 17:05:11
每年的正月十五躲燈這件事情都十分的盛行,在我國有許多地區常說"正月十五不躲燈,先死老公公" ,這究竟有何說法呢?在我國每一個傳統節日當天都存在有許多的傳統風俗,只有我們去了解才能更好的融入生活,更好地過好元宵。
正月十五要躲燈
元宵節躲燈很重要。躲燈其實是因為人們對於女子的行為有更多的約束,在傳統的民間習俗裡面,對於女子的看法也更加苛刻,所以大多數民間習俗會根據女方來衍生,漸漸的就變成了一些傳統。新媳婦要到姑姑或姨姨家去住,既不許看婆家燈,也不許看娘家燈。據說,看了婆家燈,死親爹;看了娘家燈,死公公。這些說法雖然極端,但都是暗示我們要做好躲燈的準備。
躲燈的歷史演變
躲燈這樣的傳統習俗,漸漸的會被人們所放棄。因為我們中華文化中的所有傳統習俗中,都是為了約束自身和希望來年能夠獲得美好的一年希望,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但是在傳統文化中有一些不太妥當的地方,躲燈風俗的存在就影響了熱門過元宵的樂趣,尤其是針對女孩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的開始接受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新年的安排和打算,所以也不再那樣刻板的去規劃是否需要避開娘家和婆家。
元宵節的特色活動
猜燈謎是元宵節的經典特色民俗活動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節日文娛方式。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無論是答對還是答錯都頗有樂趣,答對了更是可以得到許多的獎勵。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流傳至今。燈謎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廷文人墨客,他們為了展現才華和閒來解悶兒,就製作出了「文義謎語」,他們一邊把酒推盞,一遍吟詩猜謎,極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