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打燈籠寓意 寓意闢邪喜慶熱鬧
2025-08-05 16:46:15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也有很多習俗,我們比較熟知的就是吃元宵,掛燈籠,鬧花燈。就比如說打燈籠這個習俗,它的寓意是什麼,它的歷史又是怎麼發展的呢?我們接下來就一起分析下打燈籠這個習俗的來源。
打燈籠的寓意
正月十五打燈籠,是一種民間的傳統習俗,寓意闢邪、喜慶熱鬧,表達了民間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其次,當燈亮起的時候,它就是在照亮我們的將來,讓我們在黑夜裡不再迷茫不再孤獨,他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力量。
它的宗教傳說
正月十五打燈籠的傳統民俗最早是出現東漢,東漢明帝崇尚佛教,早前聽聞佛教有正月十五元宵節僧人要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傳統,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全城人民都要掛上燈。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本該只屬於佛教的禮儀活動,慢慢的流傳到了廣大百姓的身邊了,人們也就將這個活動視為正月十五的傳統了。
打燈籠的神話傳說
傳說古代的揚州城,民心不齊,生活慘澹。天上的帝君看了之後心中煩悶,就下令火心娘娘下到人間,在元宵節的晚上,將揚州城付之一炬。火心娘娘下凡的時候化身成為了一個鄉下的老太太,在揚州時遇見了一個善良的老婆婆,還讓火心娘娘搭順路車,將口袋裡的乾糧給火心娘娘吃。娘娘心裡十分感動,但一想到正月十五晚上要火化揚州城,火心娘娘於心不忍,便將老人叫到跟前說:你回家後在家大門口掛上一盞大紅燈籠。老人到家裡後將此事告訴給他的兒媳婦,兒媳婦就將此事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在這天家家都掛上了紅燈籠。火燒揚州城的行動就不了了之,揚州城這才躲過一劫。經此事之後,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揚州城人都會打燈籠。寓意闢邪去災,象徵著吉祥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