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太極推手武術的本質
2025-08-09 17:24:10
提起太極拳,很多人自然想到公園裡打太極的老人,以為這只是適合強生健體,修身養性,但是你以為就這樣,那就太簡單了,不僅可以用來對抗,也可以在擂臺進行比賽。這類側重對抗的太極,也被稱作太極推手。太極推手可怕的一面 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武術的代表性拳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以弱勝強」「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武術理念,與中國傳統的哲學和思維方式一脈相承,在強身健體、養生長壽、防衛禦敵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也是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 在太極拳3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無論哪個門派,都是在實戰對抗當中發展傳承的,套路是學習的基礎,競技對抗才是太極拳的精髓。近幾十年來,太極拳在套路普及方面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實戰性更強的太極推手訓練和競賽體制尚未成熟。目前,重套路、輕對抗的現象,依然是太極拳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楊彥青表示,「大家所看到的,所了解的,都是表演性的東西,很多有武功的老太極拳家,隨著年齡增長,如果他不能再教,後頭就沒有傳承人,沒有人來繼承太極推手的技擊方法,然後也沒有這麼一個平臺讓他們進行展示,慢慢地這個項目就退化了,甚至消失了。」「武術,它畢竟離不開技擊,離開技擊它就不叫武術,也不叫太極拳。」著名武術家、原濟南市武術館館長楊彥青坦言。在楊彥青看來,長期以來太極重套路、輕對抗的畸形發展,已經讓太極推手到了非搶救不可的地步。 今年10月的山東省武術大會上,太極推手擂臺賽作為傳統武術唯一的對抗性項目,成為大會的亮點之一。在拳擊、格鬥、跆拳道等對抗性項目商業化推廣火爆的大形勢下,融合了中華武術及中華文化的太極推手,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 「太極推手表現形式,區別於拳擊、跆拳道、柔道,還有現在比較火的籠鬥,因為它是東方文明的理念和中國傳統哲學的一些思維方式的結合,它是一個文明的搏擊,它沒有那種大力血腥。」楊彥青說,「它貼到身上的時候,那個勁怎麼發出來,很多人覺得很神秘,為什麼說一發丈遠,雖然誇張,但是事實存在的,它就要借力打力,它的運動形式和其他的運動形式不一樣,它的文明程度高,技擊內涵高。」 為了更好地把太極推手擂臺賽從民間轉為商業運作,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楊彥青前幾年放棄了自己近20年的企業工作,一心撲到了太極推手推廣上。「以前在市武術館工作,1995年下海經商,那段時間,已經基本快跟武術脫離了,但心裡還很牽掛。這次回來,就是一心推廣太極推手。」楊彥青說。太極推手推廣任重道遠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可能有三四億人習練過太極拳。在楊彥青看來,練太極的人多,真正懂推手的極少,推廣起來,難度也就可想而知。太極推手推廣困難有一些客觀因素,「首先,我們國家目前沒有一個量化標準,大家在這種標準下進行一個完整的體系訓練,才能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第二,我們還是想在推手當中搞一些四正手,讓更大的群體,在練太極拳的同時進行太極推手四正手的訓練,大家和做遊戲一樣,可以不發力,但練習的人有配合,像跳交誼舞一樣,讓更多人喜歡上太極推手這個項目。」 目前,楊彥青已經就未來要推廣的太極推手擂臺賽制定了相關競賽規則,並申請了專利,但這些規則,還要在真正的比賽中接受檢驗。「目前設定的賽制是計劃從明年4月份開始,到10月份這個期間,總共組織33場比賽,參加的俱樂部大概有20個,運動員規模在200人左右。」負責賽事推廣的山東文武同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文斌說。儘管前路坎坷,但在競技之路上,太極推手畢竟邁出了紮實的一步。太極推手悠遠留長 太極推手也稱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與太極拳套路是體與用的關係,互相補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後來其他一些武術派別也吸收了這一練習方式,產生了各種流派的推手。清代流傳的拳譜中有一首《打手歌》這樣寫道:「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靜動相隨」。
太極推手是以上肢、 軀幹為攻擊部位,運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技法以達到借力、發力,使對方身體失去平衡的一項具有對抗性、娛樂性、健身性、傳統性的體育運動。它以四兩撥千斤、發人如彈丸、彈指一揮跌丈外,身體微動彼落空的技藝被人所稱道。太極推手,其宗旨:在不用護具之狀態下,通過推手雙方的陰陽矛盾運動,演練實戰搏擊的一種良好的運動形式。它的研究和訓練是以實戰為目的,通過推手而不斷提高實戰搏擊能力。武術中踢打摔拿四大技術均可在推手中隨意運動,充分體現了太極拳道的兼容性。 太極推手一般採用均勻、緩和、有節奏的腹式呼吸,這有利於改善肺泡通氣量,使呼吸深度加大。太極推手講究蓄勁如開弓,發勁似放箭。採用吸足呼盡的呼吸方法,即節省能量消耗,又提高肺泡氣體交換率,為細胞攝氧和用氧提供了方便。因此,練習太極推手能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另外,太極推手是中樞神經運動、呼吸運動和骨骼肌肉運動相結合的綜合性運動。對改善血液循環、加強人體體質、提高韌帶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及祛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看來太極拳不僅能健身,還能自衛。以上文章摘自齊魯晚報,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本網站中國太極拳網(www.cntaiji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