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班會總結【大學】
2024-12-17 18:48:08
開展五四青年節主題班會可以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緬懷千千萬萬為新中國成立獻身的革命先烈。下面是語文迷為大家提供主題班會總結,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生五四主題班會總結【一】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它來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為了弘揚年輕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彰顯新一代青年的朝氣與活力,倡導健康的生活理念與思想作風。我10物流一班團支部開展以「五四青年節」為主題的班會,通過班會把「五四」精神散播開來,將這樣的精神更加深入到每個同學的心中。
班會的流程是:簡介「五四青年節」的由來和精神→欣賞「五四」歌曲《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和《歌唱祖國》→同學們淺談關於「五四」的感想→各宿舍朗誦「五四」詩歌。
在淺談關於「五四」的感想這個環節時,大家都積極發言,也談到了自己的看法,很好。我認為我們處於新的世紀青年一代,面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愛國的要求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奮鬥。總而言之,愛國不是空洞的口號和議論,而要靠實實在在的行動,所以,愛國要從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開始,愛國從今日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我們紀念「五四」這個日子,不僅是回顧歷史,更重要的是要從歷史事件中得到啟發和教育。「五四」運動昭示我們的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愛國。愛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國近現代曾經出現過四代愛國知識分子:以孫中山為代表的第一代知識分子,帶回的是「革命」;以陳毅、鄧小平等為代表的第二代知識分子,帶回的是「民主」;以錢學森、鄧稼先等人為代表的第三代的知識分子,帶回的是「科學」;以陳章良為代表的第四代知識分子帶回的是「知識和技術」。他們在各自的時代都為祖國的民主、文明、富強作出了歷史賦予的貢獻。「愛國」是個永恆的主題,又是發展的概念。
主題班會結束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找一些愛國詩詞來閱讀,總結一下此次主題班會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有條件的話,一起觀看影片《我的1919》,讓我們對「五四」運動有更多的認識,更多的理解。
大學生五四主題班會總結【二】
我支部積極響應院系要求,在今天晚上開展了「弘揚五四精神,肩負光榮使命」的團組織生活會。聆聽歷史回聲,緬懷先賢偉績,展望祖國未來,廣大青年的身上,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使命。在這個不平凡的節日裡,全國廣大青年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努力弘揚五四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貢獻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才華。五四運動孕育了偉大的五四精神。五四時期,廣大愛國青年和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完整和人民解放,鞠躬盡瘁,義無反顧,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五四運動以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不朽的詩篇。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激勵全體中國人民奮發有為的寶貴精神財富。同學們積極發言,展現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熱情和風採。
大學生五四主題班會總結【三】
一、活動主題:關於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同中國農業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重要講話和李長春在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二、活動時間:2009年5月22號下午
三、活動地點:C1-401教室
四、活動流程:
1、為響應校團委號召,團支書介紹會議主題、本次活動的重要性及會議形式。
團支書向同學介紹活動意義
2、團支書帶領同學們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同中國農業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重要講話,重點理解四點希望。使同學們感受本次講話的內在精髓。
團支書帶領同學學習中央領導關於五四運動九十周年的重要講話
3、同學各抒己見,對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展開討論交流學習,總結本次學習的意義,領悟本次活動的內涵,並從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深刻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同學在積極抒發自己對四點希望的理解及學習講話後所感到的建設祖國的責任及決心
本次學習活動在高標準的組織形式和同學們的積極參與下,使我們深層次的感悟到胡錦濤總書記在同中國農業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重要講話和李長春在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的內涵.
經過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同學們深刻的感到了五四運動對新中國的深刻影響,並通過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明確了未來的努力方向,大家紛紛表明要為中國的美好未來添磚加瓦
五、活動意義:
我們每年紀念五四,如果僅是因為紀念,僅是因為五四的歷史意義,那麼這與一般的紀念無異。口號掩蓋行動,宣傳隱藏實際,這是五四的悲哀。為什麼我們要去紀念五四,就是因為那熊熊的五四精神的烈火,必須傳承,必須發揚,必須有所「為」、有所「用」。
提到五四,自然會想到青年;懷念五四,又怎能忘了愛國精神。是一群革命青年,在亡國滅種的危機下,呼喊口號,高舉旗幟,火燒趙家樓,爭主權,懲國賊。他們是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民族存亡的青年,他們是在中華民族最微弱時刻的一聲驚雷,他們所喚醒的,是中國的青年,是中國的人民。現在的中國人,所處的環境相對而言是好得多,但君不知內憂外患何時斷、何時了,君不知西方列強千方百計阻我壯大,君不知國內既得利益者與買辦勾結斷送我大好前程。
去年四月,奧運聖火受阻,中國青年怒吼一聲走上歷史舞臺。國內青年舉國旗抵制抗議,國外青年舉國旗遊行示威,這國旗是中國的國旗,是真正中國人的國旗,而這些青年的行動是對「五四精神」的最直接的繼承。
這場運動,被部分人士稱為「新愛國主義運動」,他們認為不僅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將對整個世界格局的演變產生影響。是否評價得體姑且不論,但青年人這種愛國的心聲喊出來,確實叫人震驚不已。
沐浴著黨的春風,本次學習活動掀起了青年們的愛國熱情,使我們明確了以後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將自己前途與學校的發展緊密相連,努力成為國家建設性人才,當步入社會之時,深入基層,服務基層,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